和這些全國性巨頭相比,區域乳企的日子更不好過。
后疫情時代,本土乳企的營收狀況正在逐步恢復。
6月9日早間,蒙牛發布公告稱,根據對公司近期未經審核綜合管理賬目及董事會目前可得資料作出的初步評估,其預期2020年上半年度現有可比業務收入(不包括君樂寶及貝拉米)較去年同期實現正增長。
不過,蒙牛也表示,受疫情的影響,2020年上半年度,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將同比下降45%至60%。
今年來,不僅是蒙牛,包括伊利、三元等凈利潤均出現了下滑。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全年,伊利、蒙牛的業績增長或無懸念,但大部分以低溫巴氏奶為主的企業或將出現業績下降乃至虧損。
盈利受影響但運營已恢復
對于蒙牛來說,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2017年,蒙牛提出了“雙千億”的目標,期望在2020年時,蒙牛可以達到千億銷售額以及千億市值。在此背景下,疫情發生后,其營收的表現一直備受關注。
今年3月25日,蒙牛曾披露公告表示,自疫情暴發以來,其部分產品運輸線路受到限制,售點運作和產品周轉受到較大影響,從而影響公司2020年2月至3月的銷售,以及上下游全供應鏈的正常運作。此外,其2020年2月至3月的額外成本也有所增加。
不過,就在5月28日,蒙牛集團總裁、國際乳品聯合會董事盧敏放在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透露,4月份,蒙牛整體銷售已經達雙位數增長。
在這份最新披露的公告中,其坦言,自疫情暴發以來,公司采取措施應對疫情暴發帶來的影響,加大促銷力度,通過電商、O2O到家等業務以及與生鮮電商開展密切合作,以盡快降低渠道庫存,加速恢復正常的銷售節奏。而通過一系列有效措施,公司今年4月至5月的整體業務恢復良好,現有可比業務的營業收入(不包括2019年處置的君樂寶及2019年收購的貝拉米)較去年同期恢復雙位數增長。據稱,截至目前,蒙牛在全國的生產基地均已全面復工復產,整體運營恢復情況持續改善。
對于凈利潤的預期下滑,蒙牛則給出了幾個影響因素,包括為保證員工健康安全、正常復工復產而投入了額外疫情防控費用、因為盡快降低渠道庫存而投入了額外營銷費用、及公司承擔社會責任,向社會捐贈款物。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該則公告的發布,蒙牛股價開盤即上漲,漲幅一度超過8%。截至今日收盤,其股價漲幅為5.48%。
對此,有關注快消品行業投資的人士向記者表示,主要是資本出于規避風險的目標行業選擇。另外,蒙牛此前宣布2020年實現營收千億目標,給資本市場釋放的信心也較足。“當前,疫情對蒙牛的影響基本結束,庫存也基本消化干凈。這些因素綜合推動了公司的股價”。
根據蒙牛在2019年年報中的說法,2020年,其將努力控制疫情給經營和銷售帶來的短期負面影響,積極加速調整,挖掘新的市場機會。
2020年,蒙牛在營收上的規劃會否有變?全年的利潤能否實現正增長?就相應問題,《國際金融報》記者試圖進一步采訪蒙牛方面,不過,其表示以公告為準,無更多信息提供。
行業加速整合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不僅是蒙牛,包括伊利、三元、新希望等在內的乳企業績表現都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響。以伊利為例,今年一季度,其實現營業收入205.44億元,同比下降10.98%;實現凈利潤11.43億元,同比下降49.78%。
和這些全國性巨頭相比,區域乳企的日子更不好過。根據此前披露的公告,一季度,三元股份營收為15.18億元,同比減少21.90%,凈虧損為1.19億元,去年同期則為盈利5278.95萬元。此外,新希望乳業一季度營收下滑了13.66%,凈利潤則是由盈轉虧。
新希望乳業指出,在疫情影響下,部分終端網點關閉,小區、社區封閉,學校延遲開學,對公司學生奶渠道、訂奶上戶渠道和部分經銷商渠道的短期動銷和收入帶來負面影響。同時公司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向多家醫院、社區、慈善機構及政府機構捐贈產品和物資,致使報告期內對外捐贈支出增加。
開源證券在其研究報告中指出,疫情沖擊可能加速中小乳企退出市場,龍頭企業實力雄厚,可搶占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或加速提升。
在行業人士看來,疫情讓乳制品行業加速進入了洗牌期。但同時,在抗擊疫情過程中,消費者對于健康的關注和提升免疫力的需求進一步增強。隨著消費趨勢升級以及消費者對營養健康的關注度持續提高,消費者對乳制品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利好乳制品行業的發展。
當前,乳品行業已整體步入復蘇階段。宋亮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今年全年,盡管速度會放緩,以蒙牛、伊利為代表的乳制品巨頭的業績仍能實現一定增長。“估計2020年整體乳制品消費能恢復到2019年七八成的狀態。同時,市場集中度也會進一步提升。不過,大量中小企業則會面臨虧損的境地”。
他指出,對于蒙牛來說,未來也存在一定的困難和挑戰。“原奶價格可能會上升,另外終端市場的集中度提升以后,跟伊利的競爭會進一步加劇”。(記者 王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