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路不走非推薦遠的,是不是故意繞路?”“為什么實際行駛路線和規劃的不一樣?”“又被堵在路上,導航為什么不避開?”搭乘網約車時,總有乘客和司機抱怨滴滴規劃的路線不好。6月11日,滴滴地圖與公交事業部負責人柴華回應繞路質疑,詳細介紹了滴滴網約車路徑規劃的做法和原則,并向公眾廣泛征集意見與建議。
柴華表示,和自駕推薦走更快、更通暢的路不同,由于網約車會基于里程、時長計費,需要網約車同時考慮時間、距離、價格因素,推薦相對快又相對便宜的路線。不合理的路徑規劃,少數司機不按導航行駛,不小心走錯,甚至故意開錯,都可能耽誤出行。在網約車場景下,滴滴導航會綜合考慮上下車點、交通規則、道路安全性、個體偏好、路況、預估達到時間、行駛里程等因素,讓用戶盡量快且便宜地抵達目的地。
據介紹,自去年3月起,滴滴在網約車上線了“選擇路線”功能。如果對推薦路線不滿意,乘客可以主動給司機指路,幫助讓推薦“更聰明”,而如果乘客沒有選擇路線,系統則會主動規劃更快的路,并將里程控制在一定范圍,從而盡量讓車費更少。
針對滴滴會故意繞路收路費的說法,柴華回應稱,司機師傅在路上接單的時間是有限的,故意繞路不僅會讓乘客放棄使用滴滴,還會耽誤司機的時間,讓司機的接單數變少,直接影響平臺收入。此外,平臺還需要拿出大量的人力來處理司乘投訴,“這些都決定滴滴不會故意繞路。而是希望規劃更好的路線,讓司機少堵在路上,多接些單。”
柴華坦言,線下出行場景復雜,城市可能會突然交通管制、施工封閉;隧道、高架橋、地下停車場等地也容易造成GPS定位不準;網約車司機也可能會選擇使用其他導航;使用滴滴導航時,司機師傅也有可能出現看錯、路線不熟走錯,甚至故意繞路的情況。即便司乘協商路線,也可能產生誤會。目前在網約車,行程結束后,乘客可通過“行程回顧”功能,查看司機是否出現繞路或偏航,便捷處理費用問題。滴滴會持續改進不斷優化,也懇請司機和乘客可在確保出行安全的同時,多在端內交通上報,多在行程結束后對路線進行反饋。(記者 向炎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