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6月,正是A股上市公司分紅實施密集期。截至4月30日,兩市共有2631家上市公司發布現金分紅預案,分紅金額高達1.36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甘肅地區已披露年報的32家上市公司中有19家披露了年度分紅計劃,擬分紅的現金總額共計為19.88億元。截至6月21日,共有14家上市公司的分紅方案已實施完畢。
4家甘股分紅超億元
上峰水泥分紅最豪氣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甘肅地區已披露年報的32家上市公司,有19家披露了年度分紅計劃,占比59%,擬分紅的現金總額共計為19.88億元。
從單個公司的現金分紅總額來看,這19家甘股,上峰水泥、祁連山、靖遠煤電和甘肅電投派發現金分紅超過1億元。其中,上峰水泥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9元現金,現金分紅總額為7.22億元,排在一眾甘股之首,成為分紅最豪氣的甘股。
上峰水泥董秘瞿輝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19年,公司在保持合理資本開支和發展需要的情況下,加大了對股東的回報力度,2019年的分紅率是近三年來的最高一次,為30.96%,前兩年分紅率分別為10.28%和21.59%。
不僅如此,上峰水泥還是2019年甘肅地區的“盈利王”。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4.12億元,同比增長39.7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31億元,同比增長58.35%。
祁連山、靖遠煤電和甘肅電投分別以4.5億元、2.29億元和1.36億元的分紅總金額緊隨其后。截至6月21日,這4家上市公司的分紅方案均已實施完畢。
金融財經領域資深研究者馮維昭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最近幾年A股市場整體上現金分紅的比例越來越高,這是A股走向成熟化、健康化的體現,也逐步扭轉了重融資輕回報的形象。”
個別“鐵公雞”
上市以來從未分紅
上市公司現金分紅是實現投資回報的重要形式,更是對中小投資者權利的捍衛。在多數上市公司積極進行分紅的同時,也有部分“鐵公雞”,自上市之初至今,沒有進行過一次現金分紅。
對于A股市場上的“鐵公雞”,馮維昭向記者表示:“成熟的市場一定會存在一定比例只注重融資而不注重分紅的企業。從監管角度來說,建議對于這種‘鐵公雞’企業的再融資給予更多的約束。”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發現,在甘肅地區33家上市公司中,亞太實業和*ST皇臺自上市以來,從未進行過現金分紅。
亞太實業和*ST皇臺分別于1997年和2000年步入資本市場。截至目前,上市年份分別長達23年和20年,在這期間,這兩家上市公司從未進行過現金分紅,可謂是史上最鐵的“鐵公雞”。
前者是房企,后者是酒企,業績是影響其分紅的重要因素,亞太實業和*ST皇臺自上市以來累計虧損3.32億元和6.32億元。
其中,*ST皇臺因2016年、2017年、2018年連續虧損1.27億元、1.88億元和9548.15萬元而“披星戴帽”。這也是其上市以來第四次“披星戴帽”。2019年5月11日,*ST皇臺開始暫停上市。停牌一年之后,*ST皇臺在新控股股東和管理團隊的帶領下,交出了一份扭虧的成績單:2019年實現營收9904.63萬元,凈利潤6821.37萬元。公司已于5月初向深交所提交了股票恢復上市的書面申請并已被受理。
清暉智庫創始人宋清輝認為,上市公司長期不分紅的原因不外乎“沒有錢”或者“用于彌補虧損”等。但從投資者角度而言,短期不分紅的A股上市公司無疑會降低投資者熱情,而對于長期不分紅的上市公司來說,一方面會使得投資者逐漸遠離,另一方面則會令品牌形象受損。長期而言,顯然得不償失。(記者 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