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晚間,上海電氣發布公告稱,上交所對公司所屬控股子公司電氣風電報送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的申請報告進行了核對,認為該項申請文件齊備,符合法定形式,決定予以受理并依法進行審核。
曾在普華永道任職的投行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挑選時機對企業上市很重要。當前的上市環境相對寬松,比較優質的企業,只要條件達到科創板要求,本身沒有大硬傷,基本都能通過。
海上風電龍頭企業
根據招股書,上海電氣的主營業務主要涉及三大板塊:能源裝備板塊、工業裝備板塊以及集成服務板塊。電氣風電的主營業務為風力發電設備設計、研發、制造和銷售以及后市場配套服務。
電氣風電表示,公司是國家清潔能源骨干企業,是中國領先的風電整機制造商與服務商,也是中國最大的海上風電整機制造商與服務商。目前,公司已經具備國內領先的風電整機設計與制造能力,公司產品覆蓋1.25MW到8MW全系列風電機組,基本實現了全功率覆蓋。產品按應用場景主要可分為陸上風電機組與海上風電機組。
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統計數據,從全國新增裝機容量來看,電氣風電2018年新增裝機容量114萬千瓦,市場份額為5.40%,排名第五。
而從海上風電來看,電氣風電是中國海上風電龍頭企業。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中國農業機械工業協會風力機械分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發布的《2018年中國風電吊裝容量統計簡報》(2019年4月4日),截至2018年底,海上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共12家,其中,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70萬千瓦以上有電氣風電、遠景能源、金風科技,這3家企業海上風電機組累計裝機量占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的85.9%,電氣風電以50.9%的市場份額領先。
業績表現受政策影響較大
電氣風電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度(報告期)營業收入分別為65.57億元、61.71億元、101.35億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2118.54萬元、-5230.76萬元以及2.52億元;扣非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3293.83萬元、-1.74億元和1.78億元。此外,公司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58億元,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億元。其財務表現有一定的波動性。
電氣風電在招股書中解釋,公司2019年度收入規模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為國家在2019年陸續出臺多項政策,從補貼政策、消納機制、上網電價等多個方面推動風電行業逐步邁向平價上網時代,受此影響,風電行業迎來發展機遇,帶動風電設備市場需求大幅提升。公司2020年一季度出現一定程度經營虧損的主要原因為該期間確認收入的風機項目毛利率較低所致。
一位注冊會計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監管層審核公司的財務能力時,會對其持續盈利能力和增長率較為看重,但公司如給出合理解釋,問題不大。
據了解,電氣風電本次募集資金31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將投資于新產品和技術開發項目、上海電氣風電集團山東海陽測試基地項目、后市場能力提升項目、海上風電機組柔性化生產技改項目、陸上風電機組柔性化生產技改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據招股書,本次分拆電氣風電上市后,上海電氣仍將保持對電氣風電的控制權,電氣風電仍為上海電氣合并報表范圍內的子公司,上海電氣的關聯交易情況不會因本次分拆電氣風電上市而發生變化。
對于子公司分拆上市等方面問題,上海電氣董秘辦方面接受《證券日報》記者的采訪時表示,“以公告為準”。(記者 鄭馨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