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塊配置建議:光伏需求預期持續改善,海外訂單/招標恢復推動板塊更上臺階;電力設備繼續推薦工控白馬、低壓電器龍頭、電力物聯網;電動車銷量同比轉正臨近,堅守優勢核心供應鏈。(推薦組合見后頁)。
新能源發電:競價申報33.5GW,重申“Q3國內淡季不淡、Q4迎最強搶裝”觀點;淺議梅耶博格的“戰略轉型”與韓華的“螳臂擋車”。
2020年光伏競價項目申報規模33.5GW,大幅高于去年的24.5GW,但由于補貼總額度由22.5億減少至10億,考慮系統成本下降,預計最終獲得指標的規模將介于20-25GW之間(預計月底公布),與去年接近。由于絕大部分省份要求今年競價項目在年底前并網(除非國家能源局另行規定),以及競價實施第二年的經驗積累、申報主體進一步向央企集中,我們預計競價項目年內完成率將大大高于去年。因此我們重申“630項目組件補裝及競價啟動建設確保Q3淡季不淡、Q4國內外需求共振迎最強年底搶裝”的觀點。
本周瑞士光伏設備商梅耶博格正式宣布轉型電池組件制造、韓華專利案在德國勝訴引發市場關注,對此我們認為:1)國內光伏設備企業在異質結設備研發上的快速進展,或令梅耶博格意識到很難在中國組件商的資本開支盛宴中分得蛋糕,促使其轉型;2)憑借其暫時領先且獲得驗證的產品性能和量產能力,若能快速形成產品銷售,或將在部分細分高端市場搶得先機;3)光伏制造業的國際競爭是縱向、橫向產業鏈的整體競爭,無論異質結技術是否在中期成為主流,中國企業主導光伏制造業的局面不會改變;4)對于韓華專利案,上訴翻案、專利無效化、調整產品方案均是相關企業的可選應對手段,參考美國ITC對韓華敗訴的判決、以及對各方利益的考慮,我們預計最終實施大規模組件召回、或對應訴企業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概率極低。
電力設備:國家電網公布“數字新基建”十大重點建設任務,相關建設將提速;5月份全國電網投資單月增長超30%,電網投資大幅提速。
國網6月15日在京舉行“數字新基建”重點建設任務發布會,并與華為、阿里、騰訊、百度等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儀式。1)國網提出2035建成國際領先能源互聯網發展戰略,并在兩次新基建工作小組會議已充分明確信息數字化建設為三大“新基建“方向之一。本次會議明確了數字新基建重點建設任務,將使得相關建設加速落地。數字新基建方向涉及電網數字化平臺、能源大數據中心、智慧能源(4.030,0.02,0.50%)、5G應用、人工智能、北斗應用等方向,總體投資約247億元,預計拉動社會投資約1000億元,再加上100億左右傳統通信類招標,預計國網整體電力信息通信招標在350億左右。我們認為本次合作有以下兩大看點:①開放合作理念:本次簽約41家企業,除了互聯網巨頭外,還有科研院所、政府、金融機構、國企等等,有利于推動綜合能源服務落地。②建設方向創新:本次任務首次提出能源工業云網,以加快電工裝備企業數字化轉型,將利于國電南瑞(20.720,-0.01,-0.05%)等裝備企業實現生產、管理效率提升,從而提升盈利能力。今年1-5月,國網電網投資完成1134億元,完成年計劃(4600億規劃)的24.6%,其中5月份電網投資增速達到31.3%,環比大幅提升30個百分點,符合我們預期但明顯超出市場預期。
新能源車:工信部334批新車目錄公示,鐵鋰乘用車占比繼續提升;供應端新車型加速申報/上市將推動補貼過渡期后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加速回暖。
本批目錄新能源乘用車中鐵鋰車型達15款,占比31%,較上批提升9pct,截至目前,除比亞迪(71.840,0.81,1.14%)力推鐵鋰乘用車外,北汽、上汽、江淮、特斯拉等主流車廠均在2020年推出了主力鐵鋰乘用車型,補貼下降、鐵鋰密度提升背景下,我們年初提出的鐵鋰乘用車回潮持續得到印證。隨著補貼過渡期即將結束,針對2020年補貼政策開發的車型加速申報,將助推下半年銷售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