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為真生物醫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上海良潤新冠IgM/IgG快檢試劑盒獲得菲律賓FDA認證,截至目前,該企業已獲歐盟、英國、秘魯、新加坡、馬來西亞、土耳其、巴西、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的注冊認證和備案。
生產車間“熱鬧”起來,離不開資金“生命線”。上個月,為真生物醫藥從浦發銀行蘇州分行順利貸到一筆3000萬元的科技含權貸資金,緩解了生產資金壓力。
在蘇州工業園區,類似這樣的科技型企業有6000多家。12年前,醫學博士王弢創辦為真生物醫藥時,面臨科創型企業普遍存在的輕資產、高技術和高風險等現實問題,“手里攥著自主知識產權,卻沒有抵押物,也沒有擔保,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愿貸、不敢貸。”王弢回憶。
據蘇州市科技局局長張東馳介紹,同全國其他地方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樣,由于缺少可作抵押的硬資產、貸款風險相對較高,融資難成為阻擋他們快速成長壯大的攔路虎。近年來,蘇州探索實踐知識產權與金融融合,破解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
蘇州市在全國率先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推出金融創新產品“科貸通”,改革政府科技經費撥付方式,在無償撥付的科技三項經費中拿出5000萬元,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專項資金,以優惠利率提供不低于10倍風險補償資金阿的授信額度,并專門建立了風險分擔機制。
浦發銀行蘇州分行是與蘇州市科技局聯合開展“科貸通”合作的主要銀行之一,行長詹定國說,政府緩釋風險,與銀行共同分擔風險,打消了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愿放貸的顧慮。“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們建立了科技金融生態體系和科技金融風控機制。”詹定國表示。該分行建立了科技企業授信準入的積分制度,成立科技金融專家庫,外聘9位國內外知名科技專家,幫助銀行來識別技術替代與商業模式替代的風險。分行開發出14種科技金融產品,對科技型企業從初創、成長、成熟到上市,每個發展階段都有相應的科技金融產品提供服務。
將總部從外地遷到蘇州的蘇州光格設備有限公司從事光纖傳感技術產品的研發應用,擁有36項專利(其中15項為發明專利),浦發銀行為該公司辦理了分行首筆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同時還采用政府風險分擔“扎根貸”模式,企業獲批授信2000萬元。今年該企業發展勢頭很好,業務同比增加85%。
根據江蘇省科技廳統計,蘇州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052戶。截至2020年5月末,浦發銀行蘇州分行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數為1971戶,較年初增127戶;貸款余額111.43億元,較年初增長33.74億元,不良率僅為0.12%。(記者 劉發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