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明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指出,國內免稅業適度開放是大趨勢。過去消費者在一些免稅店購物,包括機場免稅店或者海南離島的免稅店,覺得并沒有便宜多少,根本原因在于專營。
“真香!一部頂配的蘋果手機iPhone 11 Pro Max 在海南免稅店比官網便宜2489元。”7月1日,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新政策落地實施,免稅業再次吸引公眾眼球。
中國免稅市場目前尚屬于典型的壟斷格局。目前時代財經梳理發現,現階段我國共有8張免稅業牌照,分別屬于中免、日上免稅行、海免、珠免、深免、中出服、中僑及王府井(66.140,6.01,10.00%)。其中,中免、日上、中僑、海免同為中國國旅旗下,而中出服被凱撒旅業(15.280,1.39,10.01%)深度綁定,珠免則于不久前已落入格力地產(15.950,1.45,10.00%)懷抱。據悉,中免和日上免稅行合計的市占率達到了82%。
隨著6月上旬王府井對外宣布獲得免稅資質,7月初海南自貿區免稅政策落地,國內免稅市場醞釀變局,牌照放開與市內免稅店呼之欲出。
國內免稅巨頭中免集團的壟斷局面是否被打破,零售巨頭入局將醞釀什么變局?
7月3日,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指出,國內免稅業適度開放是大趨勢。過去消費者在一些免稅店購物,包括機場免稅店或者海南離島的免稅店,覺得并沒有便宜多少,根本原因在于專營。
“如果只是專營,國家給消費者帶來的讓利都歸到企業,消費者反而并沒有得到太多好處。”
在國家鼓勵海外消費回流的戰略背景下,我國市內免稅政策有望放開。白明認為,海南可能會成為進一步探索發展市內免稅店模式的區域。“國內的免稅基本上都是入境、出境免稅。海南免稅是針對國內居民,這完全不一樣。”
打破免稅壟斷格局
免稅業銷售規模有多大?
據最新的國泰君安(21.530,1.95,9.96%)證券分析報告,2019年,中國免稅業的銷售收入超500億元。有分析師預計,2019年至2022年,中國免稅業規模將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增長至885億元,復合增速為22%。
免稅市場增長勢如破竹,其天花板也很高。國泰君安證券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中國個人奢侈品市場規模突破1500億美元,但其中七成以上購買是在海外。
從數據可見,業者“虎視眈眈”免稅牌照無可厚非。但要申請免稅牌照,則要經過政府部門層層報批。目前中國政府對于免稅店經營資質的審核非常嚴格且復雜,對企業的要求也很高。
當前獲取牌照企業全國只有8家,而近年來關于牌照放開的傳聞起此彼伏。這些傳聞里面,最受市場關注的則是與海南自貿港的設立相關。
6月1日,國家頒布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對于海南政策的扶持力度達到新的高度。7月1日,海南離島免稅購物新政正式實施,離島旅客每年每人免稅購物額度提高至10萬元、取消單件商品8000元免稅限額規定,新增酒類、電子消費產品等7大類免稅商品,同時還大幅減少單次購買數量限制的商品種類。
“海南省未來將引入新的離島免稅經營主體,放開離島免稅商店數量限制,形成競爭格局。”近日《財新》報道,一名接近海南省政府的人士透露上述消息。
據悉,整個海南省,目前共有四個離島免稅店。2020年,中免即將完成對海航旗下的“海免”整合后,四家離島免稅店實質上都由中免運營。若引入新的離島免稅經營主體,將打破中免集團在海南的壟斷。
在白明看來,未來海南增加免稅業的陣容既是情理之中,也是大勢所趨。他對時代財經分析,如果沒有充分競爭,國家越讓利,目前免稅牌照持有方的利潤就越高,但老百姓(91.710,-2.09,-2.23%)并沒有從中獲得合理利益。
但白明強調,“適度增加競爭,也不能來者不拒,要設定一些門檻。免稅店的資質要求會比較高,但只要達到資質要求,就應該予以放開。”
是否會引入外國的免稅巨頭呢?白明則認為不排除有這種可能。“中國越來越開放,從負面清單管理可見一斑。海南加大開放力度,而服務業開放是一個必選項。免稅也是服務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要達到了這要求,引入競爭機制也沒有什么壞處。”
而對于壟斷方中免集團來說,未來可能面臨市場格局的大調整。
6月上旬,國家發展改革委方面表示,《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的推進實施可以分為打基礎和全面推進兩個階段,2025年以前將適時啟動全島封關運作。業界分析,這意味著2025年后,海南免稅業醞釀大變。
市內免稅模式想象空間大
在免稅業這一誘人蛋糕吸引下,不少企業都籌劃切入免稅行業。
6月9日晚,王府井公布其獲得免稅資質,次日股價漲停。同日,杭州解百(6.190,0.18,3.00%)、百聯股份(19.810,1.80,9.99%)、首商股份(8.850,0.19,2.19%)、蘭州民百(5.440,0.13,2.45%)、鄂武商等跟漲。
7月3日,免稅店概念板塊延續數日來的火熱氣象,漲幅居前,免稅店指數上漲5.12%。6月份以來,該指數已大幅上漲了約35%。
王府井作為全國百貨龍頭企業,其中奧特萊斯業態與免稅在供應鏈、商品體系方面有較大相同點,有望在免稅大市場分一杯羹。有分析指出,在國家鼓勵海外消費回流的戰略背景下,我國市內免稅政策有望放開的受益方有可能是大型零售公司。
國內免稅業發展至今,在免稅店的幾種消費場景中,市內免稅店的想象空間較大。
“機場免稅或者口岸免稅的范圍有限,消費者挑選時間也有限,如趕飛機一般也就提前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到達機場,而且退換貨售后服務需要再進機場,也比較麻煩。”白明對時代財經分析市內免稅店的優勢,“例如游客來北京頤和園游玩,發現附近有免稅店,看見一個玩具很喜歡,但他還要到處游玩,他只要交了錢、填表格,第二天去機場直接就可以取走。”
目前,中國市內免稅店模式尚處于起步階段。
據陜西巨豐投資研究顯示,目前國內共有13家市內免稅店,除哈爾濱中僑免稅店由港中旅運營外,其余12家均由中出服運營。相對其他國家,中國市內免稅店規模較小。
由于全球疫情的影響,目前內需的拉動成為重啟經濟的關鍵之一。今年5月8日,廣州市在印發的《關于提振消費促進市場繁榮的若干措施》提到,廣州將積極爭取政策突破設立市內免稅店,引導消費回流,釋放免稅消費潛力。
白明認為,海南可能會成為進一步探索發展市內免稅店模式的區域。“國內的免稅基本上都是入境、出境免稅。海南免稅則是針對國內居民,這完全不一樣。目前海南也有市內免稅店,但數量不多。去海南海口或三亞游玩,未必去機場才可以去免稅店。如果市內較多免稅店開放,市內交錢,離島時提取就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