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大金融權重板塊的帶動下,A股大漲,上證指數盤中最高觸及3337.27點,創2018年3月以來新高,滬深兩市成交額破1.5萬億元。
截至收盤,滬指暴漲5.71%,收報3332.88點,創5年來最大單日漲幅;深成指漲4.09%報12941.72點,創業板指漲2.72%報2529.49點。其中,據Wind資訊統計,銀行指數上漲9.03%,上市銀行掀起漲停潮。
“今天銀行股批量漲停,終于把年初以來的跌幅漲回來了。”有券商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據統計,7月6日,36家A股上市銀行中,有23家漲停,29家漲幅超過9%,僅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漲幅不足8%。
不過,盡管出現大漲,目前銀行股估值仍處于較低水平。有業內人士稱,若后續大盤或市場持續向好,銀行股可能還有繼續補漲行情,但還要考慮上市銀行業績披露、政策變化等因素。
城、農商行領漲
接過券商股的“接力棒”,低迷了近半年的銀行股近日開始步入舞臺中央,迎來大漲,備受市場資金青睞。其中,相比國有大行,上市城商行、農商行表現更為亮眼。
7月6日數據顯示,A股上市銀行中超六成出現漲停,其中,鄭州銀行以10.14%的漲幅高居榜首,股價收報4.02元/股;緊隨其后的是青島銀行和張家港行,分別上漲10.10%和10.08%,股價收報5.78元/股和6.99元/股。
股份行中,平安銀行以10.04%的漲幅領先其他銀行,股價收報15.68元/股,流通市值達3042.82億元;招商銀行則以9.99%的漲幅位于其后,收于40.41元/股,是上市股份銀行中唯一一家流通市值超8000億元的銀行。
而相較中小行,國有大行漲幅靠后,除了郵儲銀行出現漲停,其他五家國有大行漲幅均不足9%,其中,農業銀行漲幅7.12%,中國銀行漲幅為6.61%,交通銀行漲幅為5.98%。
整體而言,據同花順數據,6日,銀行板塊主力資金凈流入46.57億元,穩居行業板塊第一,約為位于第二的有色冶煉板塊資金流入量的2倍。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低估值板塊修復是此次銀行股大漲的主要原因。
此前,港股和A股市場中,銀行股破凈比比皆是。截至6月末,在港股上市的中資銀行中,除招商銀行外,其他銀行均處于破凈狀態;另外,A股上市銀行中,超八成破凈,僅寧波銀行、招商銀行等市凈率在1倍以上。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對記者表示,當前銀行(申萬)指數估值僅0.68倍PB,處于歷史低位,下行空間小;同時,年初以來,銀行股漲幅為-9.5%,跌幅居中信行業分類第二,存補漲需求。
“可以說,壓制銀行股指的因素已經發生變化。”有銀行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經歷了前期一系列寬松貨幣政策后,銀行后續貸款利率下降空間有限。東北證券研報也稱,此前定調金融系統要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目前已經讓利了1萬億元左右,銀行當前估值已經完全消化。
上述分析師亦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縱觀近日銀行板塊的行情,與其說是板塊基本面的變化,不如說是市場自上而下策略配置的變化。“從上周開始,市場整體風格切換,低估值的周期股,如金融、地產等均有不錯的表現。這一方面是由于前期估值太低,像銀行股一直處于歷史最低水平;另一方面則是受外部經濟因素催化影響。”
數據顯示,當前國內經濟正逐步走出疫情的影響,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正增長6.0%;6月PMI超預期,新出口訂單顯著改善;再加上自今年年初以來,社融增速明顯上升,5月末社融增速達12.5%,明顯高于上年末,支撐下半年經濟明顯反彈。
“此外,還有混業經營催化的影響。”廖志明對記者表示。近期,據媒體報道,證監會計劃向商業銀行發放券商牌照。盡管放開券商牌照短期對銀行業績影響不大,但中長期看,證券業務將給銀行帶來新的增長點,有利于提升非息收入占比,降低息差依賴。
由此,“低估值與經濟反彈共振,再加上混業經營催化,我們建議高度重視銀行板塊估值重構機會。”廖志明稱。
銀行股估值仍處低位
經歷了連續兩日的大漲,截至7月6日收盤,A股上市銀行股市凈率超過1倍的已達10只。其中,寧波銀行、招商銀行和紫金銀行位列前三,市凈率分別達1.89倍、1.68倍和1.40倍。
其余7只站上1倍PB的銀行分別是常熟銀行、青農商行、蘇州銀行、西安銀行、張家港行、青島銀行和平安銀行,同時,杭州銀行、南京銀行以及無錫銀行距離1倍PB也極近。
“從估值來看,目前銀行股還是處于相對偏低的位置,和其他板塊相比也較低,”上述分析師對記者說道,“盡管6日銀行股出現大幅上漲,但漲幅基本是把之前的坑給補上了,相當于又從零開始了。”
也有市場人士將近期銀行股行情與2014年的行情比較。廣發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倪軍分析稱,當前銀行板塊所處環境與2012年~2014年有諸多相似之處,如全球經濟處于調整期,總體溫和復蘇,但增長動力依然不足;國內經濟整體處于增速換擋期,名義GDP增速處于下行通道等,但當前財政、流動性環境等前瞻性指標相對較好,銀行息差、資產質量等滯后性報表指標表現相對較差。
浙商證券研究所所長邱冠華也表示,當前市場風格類似于2014年的情況,成長股占優,創業板相較銀行股的估值溢價在60倍的歷史高位。景氣度框架下,判斷當前銀行股是補漲邏輯。
而對于銀行股后期表現,上述分析師對記者稱,如果后續大盤或市場持續向好,銀行股可能還有繼續補漲的行情,但需注意的是,在大盤整體向上過程中,銀行股彈性屬性或較低。
東北證券銀行業團隊認為,預計銀行指數前期將有30%的修復空間。報告稱,近10年來銀行股平均估值為1.09倍PB,當前銀行基本面和估值高度不匹配,預測銀行股的第一波行情,估值將修復到0.86倍PB,部分彈性個股會有超過50%的漲幅,優異個股會有30%~50%的漲幅。
倪軍也稱,預計本輪銀行板塊PB估值有望修復至1倍到1.1倍左右。但他同時提及,還要關注兩方面因素,一是,上市銀行業績披露可能會短期壓制行情的推進;二是政策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