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公司還是免稅公司?
洛陽紙貴
2020年最值錢的是什么?免稅牌照稱第二,大概沒人敢稱第一。
中國旅游集團中免股份有限公司股價周一大幅上漲,更名中國中免后,這只股票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周一收于漲停板,報人民幣140.03元,漲幅10%。
中國中免是國內目前最大的免稅店運營商,簡單說,目前持免稅牌照的8家企業,中免集團、日上免稅行、海南免稅、中僑免稅這半壁江山都屬于中國中免旗下,珠海免稅、深圳免稅由地方國資控股,中出服免稅則由中國醫藥(14.960,-0.01,-0.07%)集團控制。?昨日的股價暴漲是該公司更改其證券簡稱后第一個交易日,中國中免稱更改其證券簡稱旨在體現該公司發展戰略將著重聚焦于免稅業務。?本月早些時候,中國中免將其原名中國國旅股份有限公司更改為現有名稱,以突顯該公司準備利用中國最近免稅店政策利好的雄心。
受益于免稅業務的發展,更名前中國國旅的凈利潤從20年前的3.13億元增長至去年的46.54億元,當前市值已經超過2500億元。?作為中國免稅市場的主導者,分析師普遍預計,中國中免將成為中國政府擴大免稅銷售力度的關鍵受益者。?免稅圈不是每個零售玩家有準入證,最新一張免稅牌照屬于王府井(71.400,5.26,7.95%)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旅集團也借此正式進入免稅市場。
Wind數據顯示,自4月27日起至6月9日收盤,王府井在29個交易日累計漲幅121.7%,累計換手率100.5%,累計成交額115.9億元。
此前,海南的離島免稅店完全被中國中免旗下的中國免稅品(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和海南省免稅品有限公司(下稱“海免”)壟斷,在海南自貿港政策中將充分受益。
凱撒旅業(16.810,1.53,10.01%)、眾信旅游(9.220,0.14,1.54%)等旅游企業也想分一杯羹,紛紛通過與持牌的免稅企業、海南當地政府合作,加緊布局海南免稅業務。
2020年4月9日,凱撒旅業更是宣布擬將注冊地址由陜西省寶雞市變更為海南省三亞,同時進一步增資海南凱撒集團,彰顯在免稅領域的野心。
一張免稅牌照人人望之眼紅,洛陽紙貴之說也由此而來。
股價異動
2016年中國國旅并購中旅總社更名中國旅游集團后,曾被業內一致認為全國最大旅游集團就此誕生。?戲劇性的是,在旅游出行日益線上化、碎片化的今天,中國旅游集團的旅游業務這些年裹足不前,無法和攜程等線上旅游企業競爭。
中國旅游集團在去年發布的一份財務報告中表示:公司旅行社業務收入規模逐年下降,2017年公司旅行社業務實現收入227.74億元,2015~2017年公司旅行社業務收入年均復合下降 4.09%。
曾經兩家輝煌的國企旅游公司合并后不但沒有達到期望中的強強聯合,反而是各部門之間一度陷入“國旅”和“中旅”派系的沖突。
據該公司內部人士透露,“老國旅”或者“老中旅”中高層管理人員在各出入境部門山頭林立,也導致中國旅游集團除了名字掛著旅游業務,實際業務重心已經大幅轉向一本萬利的免稅業務。
事實上,即使沒有疫情影響,2019年,免稅店業務也占中國旅游集團營業收入95%以上。
一家做旅游的國企公司,利潤奶牛居然是免稅,好像有哪里不對?如今中國旅游集團再次更名中國中免,一路走來,旅游的味道正在越來越淡。?近期,海南免稅購物額度調高至每年每人十萬元并增加品種,中國中免的股價也一路上漲,從3月底的66.5元一路飆升到如今的140元,股價兩個半月漲幅超過100%。
日前,甚至傳出《中國國旅退出旅行社,all in免稅?》的傳言,中國旅游集團緊急辟謠但也無法阻擋公眾對中國旅游集團業務重心轉移實質性轉移的猜測與質疑。?事實上,王府井比中國中免遭到的質疑要更早一些。?6月10日,“王府井獲得免稅品經營資質”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質疑該消息與近一個月王府井股票暴漲有關。?當天收盤后,上交所下發監管函,要求說明免稅品經營資質及股價波動相關事項,王府井則火速回應稱“沒有違規情形”。?早在5月,市場上就有傳言稱“首旅集團存在申報免稅牌照的可能”。?值得一提的是,媒體還曾向王府井方面求證上述傳言。?據證券時報網5月28日消息顯示,“針對控股股東北京首旅公司申請免稅牌照的市場傳聞,王府井內部人士透露,暫時沒聽說過所述情況,請不要隨意相信傳聞并且傳播。”?6月10日,張冬晴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發文《實名舉報!請立即徹查王府井是否存在內幕交易》披露,5月19日,天風商社發布的研報中稱,過去一周實地調研公司,拜訪企業家,了解公司最新戰略和變化,并提到“王府井:首旅集團存在申報免稅牌照的可能,但需財政部審批,過程較長且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如若成功,上市公司基本面會產生較大變化,靜觀其變。”?王府井也好,中國中免也罷,搭上了免稅牌照的順風車,卻無法打消投資者的質疑。
壁壘松動?中國中免股價異動背后是海南政策發布后,是市場長期看好免稅業務的縮影。?中國在2016年超越英、美,成全球第二免稅大國,但近些年國內免稅消費外流現象依舊嚴重。?一方面,中國出境游市場常年活躍。2019年,我國出境游人數達1.55億人次,較上年增長3.3%;2018年我國游客消費2773億美元,位居全球首位,幾乎是是排名第二的美國游客消費額(1440億美元)的兩倍。
另一方面,受關稅等成本影響,國內免稅品價格與境外存在大額價差,且商品品類、免稅購物體驗等亦無法比肩國外。
而目前,中國免稅市場依然是屬于典型的國有企業壟斷格局。?早在 2006 年海關總署發布的監管辦法便將免稅經營單位定義為“經國務院授權批準,具備開展免稅經營資格的企業”,但私營企業直接持有免稅牌照這件事基本屬于天方夜譚。?我國對免稅業實行“統一經營、統一組織進貨、統一制定零售價格、統一制定管理規定”的政策,各類免稅業態均以授權牌照、指定專營公司的模式運營。
而作為政策保護回報,國家規定:凡經營離境免稅業務企業需按免稅商品銷售收入的1%向國家上繳特許經營費,凡經營離島免稅業務企業需按免稅商品銷售收入的4%向國家上繳特許經營費。?同時,在海南放寬政策的今天,海南取代香港地區以及日本、韓國等國家成為“代購天堂”還為時尚早。
摩根士丹利表示,雖然中國消費者在2019年貢獻了全球免稅銷售額總額的三分之一,但中國2019年的免稅市場規模僅占全球市場的9%。
摩根士丹利預計,得益于上述政策利好,到2025年,中國的免稅市場將增長超過一倍,達到165億美元。
免稅牌照后,似乎喚醒了中國中免的第二春,但隨著王府井的入局,免稅行業的壁壘也似乎正在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