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對海外噪音似乎不屑一顧,香港將繼續作為世界進出中國內地的關鍵門戶,尤其是金融領域。
7月7日,美元/港元匯價持續走強,并在紐約交易時段再度觸發7.75港元強方兌換保證。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下稱“金管局”)于周一紐約交易時段再向市場賣出17.44億港元,連同稍早在傍晚賣出的港元,單日共向市場注入71.69億港元。7日下午,金管局再次賣出81.38億港元,以捍衛聯系匯率制度,本周兩日內干預次數已達3次。
金管局時隔兩周后再度向市場釋出港元后,7日,港元短端拆息回落,但是美元/港元即期匯率繼續緊貼7.75港元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港元匯率居高難下。
“金融市場對海外噪音似乎不屑一顧,”交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洪灝表示,“港元最近觸及交易區間的強方,引發金管局干預。盡管香港經濟不乏壓力,但大家對經濟好轉的信心從匯市、樓市、股市都有所體現。”市場預計,香港將繼續作為世界進出中國內地的關鍵門戶,尤其是在金融領域,大灣區也將給香港帶來更多機會,例如“跨境理財通”的落地。
從息差角度看,7月7日,3個月HIBOR(香港銀行間拆借利率)報0.70756%,3個月美元LIBOR報0.27588%,盡管相較5月,息差優勢已收窄,但仍在高位。
“在香港的企業或個人未來可能更希望持有港元,而非過去的美元,以避免不必要的風險。這也可能支撐港元。”某外資行交易員對記者表示。
港元維持強勢,美元醞釀拋售
去年以來,由于外部不確定性及香港經濟深度衰退,唱衰港元的聲音不斷。但今年以來,市場一次次以實際表現打臉“港元大跌論”。
多位中外資行資深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港元大跌論”是臆測,且不論金管局坐擁4410億美元的龐大外匯儲備,位列全球第八;單是港股市場,“目前中資銀行和中資企業占據港股上市公司的70%,這一占比還將隨中概股赴港‘二次上市’進一步擴大,而這些資金流將超過任何香港本地流量。”因此,港元幾乎不可能出現盯不住美元的情況。
港元自1983年起實行盯住美元的聯系匯率制度,目的是讓本地商業與貿易活動具有較大的可預測性,其匯率保證維持在1美元對7.75-7.85港元區間。市場認為,港元將維持強勢或持續徘徊在7.75港元附近。
由于中國經濟二季度復蘇明顯強于預期,引領A股、港股本周大漲,港元匯價自周一中午起更加頻繁地觸碰7.75港元強方水平,港元短端拆息反彈反映資金需求增加。在金管局干預后,拆息利率有所回落。“港股不斷創新高,香港樓市價格、成交量近期也復蘇明顯。金融市場對海外的不確定性似乎不屑一顧。”洪灝稱。
同時,一眾華爾街投行都在醞釀“拋售美元”,只是機構尚未大規模付諸行動,這也使港元對美元維持強勢的前景進一步明朗。
無限量寬松(QE)導致美元本身價值被稀釋,“但這種看衰的觀點并未體現在倉位里,因為機構希望當總統選舉結果更清晰時,再迅速增加風險敞口,”渣打全球研究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對記者表示,但市場往往不會給人過多等待的時間,“最新網絡數據表明,拜登(民主黨人)當選美國總統的可能性越來越大,也暗示了民主黨將有可能控制國會兩院。民主黨大選獲勝對美元的影響將是負面的,控制兩院將加劇該反應。”他稱,盡管現在就根據大選預期結果建倉或為時過早,但如果大選前美元就大幅走弱可能使市場措手不及,因此將持續尋找賣出美元的理想時機。
還應考慮到,由于全球央行外匯掉期減少,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最近有所下降。“這表明美元需求減少,因為無需央行就可以在國外獲取美元。在我們看來,這利空美元。”羅伯遜稱,當前美元對G10貨幣的利差優勢不再,持有無風險的美元現金甚至沒有回報。雖然人民幣可能不是替代美元的避險貨幣,但這確實表明從2015年一季度就開始的分散美元、風險多元化的趨勢可能會恢復。
中概股帶動人氣,南下資金強勁
近期,香港的資金凈流入強勁,遠超香港本地流出的資金,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就是中概股“二次上市”。
安永方面對記者表示,由于疫情影響,香港今年上半年IPO數量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20%,但籌資額增加21%,這主要得益于京東和網易兩大中概股回歸香港,二者共籌資543億港元,占上半年籌資總額62%。
京東、網易“二次上市”的主承銷商瑞銀證券亞太區投資銀行主管金弘毅對第一財經記者稱,“二次上市”主要有兩大動機,一是“買保險”以防未來美國上市收緊,另一方面也起到帶動股價的作用,拓展了投資者群體,從股價表現可看出投資者對中概股回歸表示歡迎,甚至帶動了其ADR(在美中概股)的股價。
未來,這一勢頭仍將保持強勁。瑞銀內地/香港金融行業分析師朱曉偉對記者稱,假設未來12個月中,符合標準的42家公司在香港“二次上市”,平均發行規模為總流通股數的5%,則募集資金總額為270億美元,約為香港過去12個月IPO金額的70%,或IPO加上“二次上市”金額(5220億港元)的40%,港股流動性足以承接。若未來“二次上市”的中概股被納入“互聯互通”名單,則將吸引更多南下資金流入。
截至6月4日,在美首次上市的中資公司總市值為1.2萬億美元,其中阿里巴巴占50%,上述42家公司占46%。
南下資金不斷增持香港上市的新經濟企業
金融走廊地位強化
中外資機構近期都認為,香港作為中國內地和全球的走廊(financial corridor)角色會強化而非削弱,尤其是在金融方面。
事實上,與中國內地的經濟互動近年來不斷拉動香港本地經濟,這種趨勢仍將強化。安永數據顯示,上半年接近6成數量的新股來自中國內地,籌資額占總額的96%;互聯互通機制強化了兩地聯動。截至上周五,今年以來南下資金高達2762.93億元,是北上資金的近兩倍,資金不斷追逐新經濟龍頭。截至6月20日,南下資金在中芯國際的持有量高達24.4%,金山軟件為24.4%,騰訊為2.8%,美團點評為5.2%,小米為8.6%。
牛津經濟研究所亞太首席經濟學家高路易(Louis Kuijs)對記者表示,2019年香港對中國內地的出口占香港總商品出口的55%,較2000年前后的45%大幅上升。同時,美國的份額從2000年的16%下降到7.7%。
“一些外國企業將香港作為區域中心,即將資金存放在香港,在需要的時候轉入中國內地。當前海外資金通過香港不斷進入中國內地市場,追逐相對高收益的股、債等資產,”牛津經濟研究所資深經濟學家Tommy Wu對記者稱,香港作為中國內地和全球的金融走廊角色仍會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