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私有化后,聚美優品曾經的“光環”早已消散。當下的聚美優品已經失去了聚光燈下的位置,隨之而來的是,大幕的背后,陳歐還在“苦苦掙扎”。
電商業務的瓶頸聚美優品已經很難打破,近年來,陳歐不斷跨界,從金融貸款到共享充電寶到智能家居,陳歐一直在尋找解局的辦法,但這條路上,依然遍布荊棘。
時針調至2017年5月,聚美優品上線“顏值貸”,打出了“你的顏值能值多少錢?”的口號。上線伊始,“顏值貸”就被媒體曝出,向大學生放貸等問題。時至今日,顏值貸暴力催收、高利貸等亂象問題依舊層出不窮。
據黑貓投訴、聚投訴平臺顯示,聚美優品目前投訴量達701條,其中有關顏值貸“暴力催收”、“高利貸”等問題為投訴高發區。
匿名用戶在黑貓投訴平臺稱,其在聚美優品顏值貸逾期3天,1小時收到10個催收電話,而關于聚美優品顏值貸暴力催收的投訴并非個例,已有多名用戶反映希望顏值貸合法催收。
此外,在投訴平臺上,關于聚美優品顏值貸“利率不符”、“高利息”、“超高服務費”的投訴十分普遍。有用戶稱,聚美優品顏值貸實際利息高于申請貸款時所顯示利息,且還涉及收取超過利息本身金額的高昂服務費等問題。
和訊科技發現,目前,聚美APP仍能看到“顏值貸”產品,宣稱“最高可借5萬,日利息萬6”,已為181萬多名用戶獲取借款額度。而對于投訴平臺上的種種質疑,聚美優品始終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聚美優品旗下顏值貸存在向大學生放貸情況。據悉,根據顏值貸《個人信息查詢授權協議》顯示,該協議是由重慶市南岸區崇天小額貸款(聚美優品合作方)有限公司與用戶訂立的有效合同。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6年4月,教育部與銀監會就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日常監測機制和實時預警機制,同時,建立校園不良網絡借貸應對處置機制。2017年9月6日,教育部明確“取締校園貸款業務,任何網絡貸款機構都不允許向在校大學生發放貸款。
不過,從媒體報道以及用戶投訴來看,聚美優品對貸款人的審核還存在漏洞,這樣的情況不僅會讓不負當年風光的聚美優品口碑遭到用戶質疑,更會讓聚美優品的法律風險加劇,私有化后,聚美優品如何規避此類亂象,和訊科技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