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16日),市場出現7月份以來的單日最大調整,兩市成交量1.57萬億,這也是兩市已連續8個交易日突破1.5萬億。跌幅榜中,中信30個一級行業全部收跌,前期領漲的食品飲料、醫藥和消費者服務等行業跌幅均在6%以上,尤其是食品飲料行業跌幅已達8.14%,白酒股領跌。備受市場關注的科創板最大IPO中芯國際首日上市,漲幅超過200%,但相關概念股股價卻一路下探。
相比之下,銀行業的“護盤”讓整個板塊亮眼股市。記者注意到,銀行板塊全天幾乎逆勢上漲,只是在尾盤最終收跌。
回調早有預期
藍籌牛依然在路上
實際上,不僅是今天,在這之前的兩個交易日,市場也出現了回調。對此,近期接受《紅周刊》采訪的多位投資人早已有預期,他們此前普遍認為,“藍籌牛”的趨勢已經明朗,即使未來市場出現回調也很正常,并且調整也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慢牛。
林園分析稱,“未來出現回調非常正常,因為趨勢已經很明顯了,就是往上。出現回調,可能也是短時間的。投資者還是應該采取持有的策略。”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也對記者表示,“在A股市場特征下,一定會出現波動,會跌下去再漲上來,反反復復地漲跌,但看它的底部連線,是向上的,構成了長牛。我認為,因為很 多資金包括大機構會在調下來的時候加倉,所以從經驗來看,現在的情況是調不動的。建議投資者在價值理念、長期理念的策略下,擁抱權益時代。
山西證券在7月15日的研報中解釋稱,在國內經濟恢復和供需反彈的背景下,市場熱情高漲。隨著市場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對于后市預期出現少量分歧也很正常。因此,該研報依舊維持中期趨勢向上的判斷。同時其建議,在市場短期波動較大的背景下,投資者宜配置有基本面和資金面支撐的標的,不宜頻繁換手操作。
紅刊調查問卷
九成投資人繼續看多后市
實際上,不僅是上述采訪對象,《紅周刊》在本周也對46家機構(含外資機構、不含國內公募)投資者進行了市場態度調查問卷。他們中有29家認為當前市場是“結構牛行情”,有13家認為是“健康牛行情”,合計占比91.30%。只有兩家機構認為7月份以來的行情僅是短期反彈,而這2家機構給出自己的判斷:“成長股牛市”,以及“局部健康牛”。
銀行股護盤跌無可跌
再現“定海神針”效應
今天的數據顯示,銀行股等仍然“韌性”十足。在滬指收跌4.50%的情況下,銀行業整體僅微跌0.54%。
分析來看,其估值優勢明顯。數據顯示,雖然銀行股近期經歷了快速上漲,但其目前整體的市盈率僅為5.93倍,距離7.24倍的歷史中線還有18.09%的上行空間。并且從市凈率來看,目前其整體為0.73倍,這就是說,約有七成的銀行股處于破凈狀態。
以工商銀行為例,現在市凈率為0.7倍,凈資產收益率為13%。這相當于花7毛錢買了1塊錢的凈資產,而且每年年末還能再增加1毛3分錢的凈資產,投資的年化收益率接近 20%。
否極泰基金總經理董寶珍表示,現在銀行股已是市場上最便宜的品種,已經跌無可跌。相反,在牛市背景下,大市值的銀行股更具流動性優勢,將開啟縱深行情,有利于形成健康的慢牛。而調整是為了預防瘋牛,不是壞事,調整就是給大家帶來了上車的機會。
被拋售股票前期漲幅
估值已經不便宜
據記者統計,截至7月16日收盤(下同),中信30個一級行業均遭遇了主力資金的“拋售”,其中電子、醫藥和計算機等資金凈流出居前,分別為171.26億元、153.15億元和116.57億元。具體到個股,從營業部交易情況來看,金達威被“深股通專用”賣出最多,高達3.52億元。另外,食品飲料行業也被“拋售”明顯,主力資金凈流出91.71億元。
從市場表現來看,這些行業也幾乎遵循了主力資金的“安排”,領跌中信30個一級行業。其中,跌幅居前的有食品飲料、醫藥和消費者服務等行業,其分別收跌8.14%、7.19%和6.62%。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前期漲幅位于前列。以食品飲料行業為例,進入7月份以來至7月15日收盤,該行業已累計上漲20.35%,其中更是在7月15日創下歷史新高,而同期滬深300指數上漲不足14%。尤其是在其子行業白酒板塊中,貴州茅臺、五糧液和洋河股份等多只個股的股價也在迭創歷史新高。
資金凈流出居前的行業
數據來源:Wind
除此之外,隨著市場整體進入上升通道之后,這些行業的估值均已處于其歷史的高點。如食品飲料行業整體的市盈率中線在41.54(TTM)倍左右,而截至7月15日收盤,已達50.8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