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末在A股上市的甘李藥業迎來了12連板,公司市值一舉突破1100多億元,然而這一勝利戰果猶如曇花一現,股價連續4個交易日出現下跌,16/17日連續兩日股價跌停,累計下跌幅度已達28.4%,公司市值也跌至852.4億元。
上市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甘李藥業就迅速進行了核心管理層的換血,甘李藥業這一突然舉動也讓公司成了市場焦點。
此外,近期,國家醫保局將對生物制品(含胰島素)和中成藥集中采購工作作出進一步的完善,推進采購方式改革對主打胰島素產品的龍頭醫藥企業通化東寶(600867,股吧)、甘李藥業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尤其是對于以胰島素為主營收入的甘李藥業來說,產品銷售價格或面臨下調。
千億市值曇花一現,管理層煥剛換人
6月29日,甘李藥業在上交所上市,發行價格63.32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2.99倍,截止7月15日收盤,甘李藥業的股價實現了12個漲停板,報收于286.18元,累計漲幅達到351.96%,上市兩周公司就迎來了1100多億元市值,由于公司主營重組胰島素類似物原料藥及注射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也被業界稱為“藥中茅臺”。
然而這一勝利戰果可以說是曇花一現。7月16日、17日,股價迎來了連續兩個跌停板,截止7月21日收盤,甘李藥業的股價報收于212.52元,公司是市值跌至852.4億元,股價連續4天已經下跌了28.4%。在千億市值曇花一現背后,我們發現,公司僅僅上市20天左右,公司管理層就發生了巨大的人事變動,換崗換人。
20日晚間,甘李藥業公告稱,甘忠如、王大梅、寧軍軍因個人原因,分別申請辭去公司總經理、副總經理、財務負責人職務。辭職后,甘忠如仍擔任公司董事長、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王大梅仍擔任公司董事;寧軍軍則仍在公司財務部從事財務管理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甘忠如是甘李藥業的創始人與實際控制人。公告表示,在辭任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之后,甘忠如和王大梅將帶領研發團隊全身心投入到公司新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工作中。
而在原有管理層“退居二線”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管理團隊。據公告顯示,都凱與孫程將分別擔任總經理與財務負責人,公司同時聘任王斌、邢程、苑字飛、Lawrence Allan Hill擔任副總經理,孫程兼任副總經理。
據媒體報道,新任總經理都凱于2008年加入,期間一直致力于的海外市場拓展,在東南亞、拉丁美洲、中東北非、俄羅斯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陸續建立國際化商業網絡。2018年,都凱曾推動公司與國際制藥巨頭旗下的山德士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開啟進軍歐美市場的新征程。
新任財務負責人孫程畢業于清華大學,曾任職于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具備上市公司成熟財務管理經驗和豐富的海外管理經驗,于2019年7月加入。
在外界其他人看來,此次新舊管理層換代是原有管理層長期布局的結果,也意味著公司將步入新的戰略發展階段,通過職務優化調整,加速聚焦研發與國際化戰略。不過,也有人對此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上市不到一個月核心管理層就做了這么大的調整,這在A股市場是比較少見的。特別是還涉及到財務負責人的更換,這就難免讓人產生公司財務或有瑕疵的疑慮。”有投資人表示。
事實上,有相同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此前,就有另一位投資人向記者指出,從的歷年財務數據來看,公司2016年的營業收入與凈利潤曾出現超高增長,分別達到45.23%和71.95%,而在2015年和2017年,這個增速在30%-40%之間。
對此,其推測認為,公司2016年業績超高增長或因激進向渠道壓貨,也因此從2018年起由于進入渠道去庫存階段,公司業績開始向下。
雖然除了胰島素以外,其他很多產品如阿膠也會存在渠道壓貨的問題,不過,在上述投資人看來,渠道壓貨最大的風險是會導致財務報表失真。
胰島素產品集采新消息,兩只龍頭醫藥股大跌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五(17日),國家醫保局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7月15日-16日,國家醫療保障局有關司室召開座談會,就生物制品(含胰島素)和中成藥集中采購工作聽取專家意見和建議,研究完善相關領域采購政策,推進采購方式改革。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在胰島素產品將要被集采的消息一出,資本市場似乎已開始給出回應。
通化東寶和甘李藥業主營業務中均涉及胰島素產品。通化東寶近4日分別下跌9.97%、3.02%、7.01%和0.49%,四個交易日累計下跌已超過20%;甘李藥業更是連續兩個跌停板之后,20日、21日繼續下跌,股價連續4天已經下跌了28.4%,市值從最高的1100多億元跌至852.4億元。甘李藥業在生物合成人胰島素及其類似物的開發、研制和生產等方面均處于國內外領先地位,是目前國內唯一專注于生物合成人胰島素的專業公司。
平安證券認為,此次座談會,意味著我國集采的范圍將繼續擴大,集采或將成為常態。未來醫保覆蓋的藥品將進一步加強以價換量,藥品降價或成為大趨勢。短期看,集采的生物制品和中成藥的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未來醫保覆蓋的一些生物藥和中成藥以價換量,藥品銷售費用大幅縮減。產能有限或生產成本較高的小企業或將退出市場,大企業規模優勢明顯,降價空間更大,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但同時意味著醫保或將繼續騰籠換鳥,逐步剔除輔助用藥,對醫保內的產品進行價格調控,未來繼續加快引入優質藥品的上市。
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7月,國家共組織了三次藥品集中采購,即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這也預示著大幅降低仿制藥的價格,對國內仿制藥企業的影響較大,尤其是對于以胰島素為主營收入的甘李藥業來說,產品銷售價格或面臨下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