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迎來開市一周年。一年來科創板成績斐然,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2020年上半年,科創板在支持信息技術、生物醫藥、半導體等行業創新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方面,發揮了“穩定器”的作用。也因為科創板,今年上半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的IPO(新股首次公開發行)數量位列全球第一。
作為參與科創板發行的中介機構,普華永道審計部合伙人鄧錫麟預計,年內還將有超50家科創企業會陸續登陸科創板,同時將有越來越多在境外掛牌的紅籌企業因科創板而回歸A股。
“登陸科創板的企業數量越多,融資交易額越大,說明其活力十足。在這背后還要看到,隨著科創板發展,資本市場改革力度也會越來越大。”鄧錫麟舉例,今年上半年,《證券法》的修訂就是配合科創板注冊制改革而進行,“這不僅將提高對上市企業信息披露的要求,還將加大對違規企業的懲罰力度。”
展望未來,各界人士期待科創板釋放更多改革紅利。
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朱寧認為,改革的同時,科創板應進一步擴大開放,引入更多海外投資者,提升中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化水平。隨著中國經濟在全球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更多國際資本流入科創板,將助力中國企業提升公司治理能力。
基礎制度方面,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毛鞍寧說,科創板應繼續借鑒國際最佳實踐,堅持市場化、法制化方向改革不動搖。目前部分招股說明書的信息披露針對性還不夠,有效信息不充分,投資決策信息不足、冗余信息多,這需要科創板進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加強包括招股說明書信息驗證方面的實踐探索。
一位科創企業負責人建議,經過一年的注冊制審核實踐,上交所可以對審核中出現的高頻、共性問題,通過補充完善審核問答、發表典型案例解析等形式及時更新完善審核標準指引,進一步明確市場預期和提升審核效率。
除上市審核端,海通證券投行部副總經理孫煒希望,未來科創板在執行上市公司退市時也同樣嚴格,讓渾水摸魚的公司沒有棲身之地,使整個市場更加優質。他也期待能看到更多好公司借助科創板真正實現跨越式發展。
譜潤投資董事長周林林相信,科創板在未來有著巨大的想象空間,隨著改革深入,中國資本市場將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從投資者角度看,中國企業的研發環境、科創金融環境都日益完善,未來‘硬科技’企業發展潛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