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在美國的某個地方的工人從水流中發現黃金,掀起一番淘金熱,把這個地區命令為“金山”。
此后,淘金者們為區別于澳大利亞新發現的金礦引起的淘金熱,就把這個區域稱之為舊金山。
那時的舊金山與中國港口的貿易往來頻繁,國人在暴富心態的驅動下,舊金山涌入大量中國人,這其中夾雜著”豬仔”販賣的屈辱史。
國人用自古以來“吃苦耐勞”的精神,用斑斑血淚澆筑成了這座城市的繁華似錦,承擔著臟活累活,為舊金山經濟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最底層的動力。
淘金熱吸引了無數中國人去建設這個城市,到最后卻成為城市崛起的塵埃。
虛假的“淘金時代”早已過去,在一百多年后,真正的淘金時代的開啟,卻是當年被騙至舊金山淘金的國人的故鄉——中國。
中國的兩波淘金熱,從實業到資本業
1978年10 月27日下午,正在日本訪問的鄧小平,在乘坐新干線從東京到達大阪的途中留下”:新干線比風還快,就象推著我們跑一樣,我們現在很需要跑“。
天空飄著小雨,在大版的松下電器茨木電視機廠大門外,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在站在雨傘下等候鄧小平。見鄧公從車里下來,松下先生下意識地理了理頭發。這位久經商場的老人畢恭畢敬的姿態背后,一方面是對這一偉人的敬佩,二則是對中國市場的渴望。
見面之后,鄧公操著濃重的四川話,直接開門見山:“松下先生,你能否為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幫點忙?無論什么,我們都將全力相助。”
74歲的鄧小平和83歲的松下幸之助歷史性的第一次會晤,這兩只飽經滄桑的手,促成了中國改革開放元年的第一單“國家生意”。
在當時,不僅僅是松下電器,很多的國際企業看中了中國這個龐大的消費市場人群,從宜家、肯德基、可口可樂再到大眾入華制造的國民車”桑塔納“,均是那一年代的標志。
在改革開放的四十年間,國人從懵懂到接受,從時髦到普及,衣食住行跟這個國家的開放進程一起飛速成長 。從這時間里,國人早已褪去了當時好奇驚喜的眼神,用平常心來看待這些昔日高高在上的跨國公司。
實業的淘金熱給了中國制造帶來了近百年的進步,而在資本市場,外資的淘金熱才剛剛開始。
中國的資本市場起步于1990年,分別在上海,深圳成立交易所。作為新興事物至今,也只有短短30年的時間。在這時間段里,從最初的4家上市公司到如今3929家,總市值近77萬億元。
A股大部分時間里的投資風格與國際市場格格不入,題材炒作,非法杠桿融資屢禁不止。最具代表的便是2015年杠桿造就的牛市行情。
在2015年,A股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股民們經歷了千股跌停、千股漲停、千股停牌,在斷崖式下跌的過程中,股民們見到了數十年難得一見的股市奇觀。
2015年中國市場危機的背后暴露出來的是國內資本市場體制的不成熟。在之后,A股開啟漫漫熊市,市場去杠桿讓很多企業的價值來到低估洼地。
格雷厄姆曾經說過“股票低估一般不超過三年,市場會糾錯,如果超過三年沒糾錯,那可能是投資人錯了!”
這次中國市場糾錯的,外資主導的資金是主要推動力。
而金融的開放,外資能夠放開手腳的大舉買入,離不開近幾年國家政策的支持。監管層開始注重制度體系的建設,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A股國際化進程的持續推進和制度的完善是催化外資加速流入布局A股的直接原因。
由此,在國內的資本市場外資掀起一番淘金熱。根據數據顯示,在2014年互聯互通機制開放伊始,2015年陸股通日均流入金額僅0.8億元,隨后逐年提升,2016年和2017年分別為2.6和8.5億元。
2018年之后,北上資金布局A股的進程明顯加快,日均流入量明顯放大,2018年陸股通日均流入突破10億元,達到12.8億元,2019年進一步上升至15億元。截至2020年7月15日,通過陸股通凈流入A股市場的北上資金已經超過了1.15萬億元。
在2018年6月1日,首批226只A股股票被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納入比例為2.5%,這意味著A股被正式納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新興市場指數。
A股成功“入摩”后,A股國際化進程開始加速。2018年9月,富時羅素公布將中國A股從“未分級”上調為“次級新興市場”,這意味著A股將被正式納入富時全球股票指數體系。截至到2020年6月19日,富時羅素將A股納入因子提升至25%。
外資買入在市場的表現以上證50指數最為明顯,該指數由滬市A股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組成??梢钥吹綇?016年整個A股市場處于熊市狀態,上證50指數逆勢上漲,這其中很大的買方力量是外資。
外資做多中國,2萬億機構布局五大行業
隨著國內資本市場的開放,境外投資者投資更加便利。外匯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境外投資者凈增持境內債券和股票729億美元,其中,凈增持境內債券596億美元、股票133億美元。
截至6月末,境外投資者持有的境內債券余額3691億美元,持有的股票余額3684億美元,合計人民幣2.57萬億元。比2019年末的余額分別上升了13%和16%。和2016年末比,債券余額是2016年末的3倍,股票余額是2016年末的3.4倍。
截至到7月27日,外資在A股市場各行業持股比例中,消費、醫療健康、科技占據前三位置。
萬億規模的機構持續看好中國,總部位于洛杉磯、資產管理規模超過2萬億美元的全球資產管理巨頭資本集團日前提醒投資者稱“不要忘記中國的長期投資機遇”。
該機構旗艦基金Europacific Growth Fund(歐洲太平洋成長基金)已將中國升至第一大重倉國家,斥資超百億元人民幣重倉阿里巴巴和貴州茅臺。并表示,中國未來可能會出現類似下一個騰訊、阿里巴巴的企業。
這家機構的資產規模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基金規模達1533億美元,為全球少見的主動管理巨無霸基金。基金于1984年設立,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基金投資組合囊括了318家公司,主要分布在歐洲和亞洲太平洋區域。
截至6月30日,這只基金投資中國資產的規模達237.62億美元。從持倉動態來看,歐洲太平洋成長基金二季度大幅加倉阿里巴巴、貴州茅臺。當季,該基金對阿里巴巴的加倉幅度較上一季度達到93.45%,對貴州茅臺的加倉幅度達到31.09%。截至二季度末,該基金持有阿里巴巴股份規模為36.40億美元、貴州茅臺股份規模為16.87億美元。
截至二季度末,該基金重倉的前五大中國公司分別為阿里巴巴、貴州茅臺、騰訊控股、美團點評、藥明生物技術等。
外資最主要的邏輯就是買行業標桿,而從這家機構的動作,可以看出外資的未來幾年布局。
該機構表示看好國內的五大行業:
1,云計算:中國企業采用云技術比較晚,盡管一些創業公司率先試水,不過傳統企業啟用云技術仍然較慢。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在家工作”成為新潮流,很多公司被迫采用基于“云”的解決方案。長期來看,部分相關公司未來可能與德國軟件巨頭SAP和美國的甲骨文相抗衡。根據信通院數據預測,2020年中國云市場規模將達到603.6億元。
2,半導體:這一行業是中國實現關鍵技術自給自足的關鍵步驟。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進口國,在2018年貿易糾紛之后中國加大對這一領域的投入,國產替代興起給國內企業帶來增長空間。
3,生物技術:人口老齡化和居民對私營醫院的需求將會帶來誘人的投資機遇。
4,旅游:長期來看,這是一個可維持高速增長的行業,特別是一些機場企業可能長期向好。
5,消費:在消費股中,資本集團提到了美團點評。具體到其它消費類公司,資本集團認為,一、二線城市較為富裕的消費者目前消費欲望比較強。從細分領域來看,奢侈品、高端化妝品、護膚品自三月以來的銷量正在強勁復蘇。
小結
改革開放的四十年,帶來的是中國企業逆勢崛起的時代,國人從好奇到習慣,用平常心來看待這些昔日高高在上的跨國公司。
而相比于國際百年歷史的資本市場,中國的市場還是個少年,不成熟的體制、資本環境有待優化。近兩年來,國內的投資風格從過去題材炒作、漫天妖股到機構主導的投資市場,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進步,或許在未來,隨著金融開放的擴大,帶來的積極因素會更多。
對中國來說,“開放,就是最大的改革”,過去沒有變,將來也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