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暴發影響,具有典型聚集特點的體育賽事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全球體育賽事基本停擺。
7月26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CBA聯賽官方獲悉, CBA青島賽區當天終于迎來復賽后第一批入場觀賽的球迷,現場觀賽球迷包括了青島移動的工作人員以及醫生、教師、公安人員等在疫情期間為社會作出卓越貢獻的人群。7月31日,本賽季CBA季后賽正式開戰,屆時也將正式恢復面向球迷售票。此前,讓足球迷都熱血沸騰的是7月25日,2020中國足球協會超級聯賽(蘇州賽區)打響揭幕戰。全球體育賽事重啟步伐也逐漸加快,歐洲五大聯賽、F1等各大品牌賽事紛紛回歸。
此前,北京市體育局也下發通知稱,根據新冠肺炎疫情的實際情況,將逐步恢復體育賽事活動的舉辦,并穩妥推進健身場所的開放,依據相關要求,允許舉辦500人(含組織服務保障人員和觀眾)以下規模的體育賽事活動。
7月27日,武漢漢為體育公司CEO李宏亮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道:“武漢作為全中國目前防疫最嚴的城市放開,CBA和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等等大型賽事的重啟和多項政策的加持,預示著全面解除體育活動和賽事的管制指日可待,我預計在今年9-10月會集中迎來各類線下體育活動和賽事。”
如何在逆境中尋求體育賽事產業“新生”力量,以最大程度地減小疫情蔓延對體育賽事產業的不利影響,把握特殊背景下的體育賽事發展機遇,盡快走出目前體育賽事產業發展困境,成為當下體育行業共同思考的問題。
武漢體育賽事重啟
作為疫情的重災區,武漢受到的打擊無疑是沉重的。
受疫情拖累,上半年武漢市幾乎全部的體育賽事被迫取消或推遲。武漢網球公開賽、“漢馬”武漢馬拉松、“水馬”武漢水上馬拉松、“賽馬”武漢國際賽馬節、“天馬”世界飛行者大會、“鐵馬”中國汽摩運動大會,這“五馬奔騰”,讓武漢體育賽事近年來漸成品牌。武漢每年申辦和承辦15次以上國際性、洲際性、全國性體育大賽;體育健身場地2.2萬個,形成身邊的“15分鐘健身圈”;全年各種全民健身活動1000余項次……
高校播音主持教師、大型體育賽事主持人張文旭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去年一年我一共參與了150多場比賽的主持工作。但是從疫情暴發至今,我只在上個星期參與了一場在武漢舉辦的籃球友誼賽,從個人角度上來說,受到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李宏亮結合近期外出考察、對比武漢和其他地區的線下賽事舉辦狀況后指出:“當下國內南方線下賽事恢復的情況整體來說要比北方好一點,像廣東、浙江這些省份,很早就恢復了一些比賽。身處武漢,我們用半年的時間去追人家一年的工作,確實拉開了一定的距離。以漢為體育為例,從主要的業務模塊場館和賽事兩個方面來說,公司的場館業務從7月份開始已經逐步恢復正常營業,實際客流量卻只有原來的一半,主要是由于消費者的信心很難恢復。而賽事部門一直在努力承辦和策劃一些新的項目,但由于疫情以及現在的防汛等客觀因素,在時間上確實落不了地。”
張文旭則相對樂觀,據他介紹,全國男子籃球聯賽(簡稱NBL)將于下半年展開為期20天的賽事,舉辦地點將很有可能設在武漢。“如果按照武漢現在疫情控制的情況和國內賽事復賽情況,武漢沒有那么悲觀。我相信八九月份往后走會越來越好,我們的復賽可能會全面鋪開,現在武漢之所以被作為NBL舉辦地考察,就證明了武漢沒有因為地域因素而增加難度。”
武漢市體育局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武漢籃球、足球、網球、賽車等室外體育健身場地開放率達到70%,已開放戶外場地的健身參與率基本可以達到去年同期的80%;室內健身場所開放率達到40%,健身參與率約為去年同期的10%至20%。
突圍與轉型
隨著體育賽事相關產業鏈的不斷完善,商業化程度也逐步提升,賽事產生的綜合影響和經濟效益已經遠超賽事本身。
相關數據顯示,英超聯賽的經濟貢獻占全英GDP的1%,西甲和西乙聯賽對西班牙GDP貢獻為1.37%,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助推器。因多項體育賽事無法如期舉行,亞足聯經濟損失超過9億美元,NBA停擺損失上億美元,德甲賽季取消的直接損失就將達到7億歐元,東京奧運會的延期,直接損失達到60億美元,若考慮賽事經濟輻射作用,損失還將進一步擴大。
國內賽事產業也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以馬拉松賽事為例,國內一些知名馬拉松賽事已搭建起相對完整的運營體系,市場開發較為成熟。可就目前疫情形勢看,國家體育總局和各地方政府對賽事的審批和舉辦均保持謹慎的態度,2020年馬拉松賽事所帶來的經濟價值肯定會出現斷崖式下跌。
逆境之下,企業和從業者紛紛積極尋求轉型。
張文旭分析指出:“作為賽事主持人我們可以轉型扎根到基層來做一些培訓,培養更多的學生,讓他們了解體育播音體育主持以及體育解說,讓他們熱愛這項事業,從而會有更多的孩子以后能夠從事這個專業。”
不僅體育從業者在努力創新業務突破口,體育公司也在積極謀求轉型。據李宏亮介紹,為了“活下去”,漢為體育從5月份啟動了線上商城業務,目前為止已經能做到月銷售額達到10至15萬元的水平,這也是目前體育企業轉型的主要方向之一。李宏亮指出:“疫情讓體育行業從業者認識到了純線下體育公司局限性很大,線下體育在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是和互聯網結合,成為一家線上線下能打通的體育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相關政策的出臺也迫在眉睫。
“目前,體育行業秩序相對弱了一些,洗牌可能出現‘踩踏’事件。企業其實希望各級體育局可以更多干預、定向扶持。計劃和市場都得有,計劃應該發揮主導作用,以避免發生劣幣驅逐良幣、玉石俱焚的現象。”李宏亮表示企業也在期盼相應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