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美國男裝零售巨頭宣布破產,后便有免稅巨頭“繳械投降”。
近日,日本最大連鎖免稅店Laox(以下簡稱“樂購仕”)宣布,基于疫情影響,將關閉旗下一半的門店(12家),以降本增效,緩解現金流帶來的壓力。
消息一出,驚起了市場矚目,畢竟樂購仕曾是日本最大規模的綜合免稅家電零售企業,2015年由它掀起的那陣國人瘋狂搶購飯煲和電動馬桶蓋的“爆買”現象還留有余韻。
“樂購仕2015財年凈利潤達到80億日元,為上年的約6.5倍,銷售額926億日元,同比增加84.6%,營業利潤達到85億日元,為上年的約4.9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公開數據
而此一時彼一時,2020年的新冠疫情顯然不是“善茬”,輕而易舉地斷了不少行業的謀生之路,其中,免稅店也算是首當其沖,但隨著疫情的發展,國內外防控進程產生“時差”,便出現了一種“冰火兩重天”的有趣現象。
國外免稅店連連叫苦
不同于國內疫情進入常態化,海外疫情的形勢依然嚴峻。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最新數據,目前全球累計確診超過1715萬例,累計死亡超過66萬例,其中,日本累計確診病例達34120例,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200例,累計死亡1006例;且日本47個都道府縣均出現新冠確診病例,愛知縣、福岡縣等多地新增病例數創新高。
數據來源:微博
而基于疫情打亂人們的出行節奏,游客數量驟減,無法輕易入境,失去應有的購物場景,高附加值的銷售回升較為乏力,關店、裁員、降薪等招數頻出,包括樂購仕在內的日韓免稅企業已面臨頗具威脅性的生存危機。
“2020年5月赴日本的外國游客僅1700 人次,對比去年 5 月單月(227 萬),減少了99.9%...6月日本免稅品銷售額較去年同期下降90.5%。”——
尤其是當它們缺少了來自國人的流量,其現狀則顯得更為窘迫。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近3年我國每年出境旅游人數在1億人次以上, 境外消費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 。其中,2019年我國出入境免稅的銷售額為395億元,占據所有免稅銷售收入近8成以上。
然而,雖然感嘆于國外免稅店的疲態,但這一龐大的境外消費體量的有效回流卻開啟了國內免稅市場的新格局。
國內免稅店“百花齊放”?
盡管國外免稅市場一片寒潮,但國內的免稅熱度卻高潮迭起。
在政策的強力助力之下,拉動消費回溫成為支撐經濟穩步增長的重要途徑。其中,免稅產業雖在國內滲透率不高,但基于國內品牌、品類、消費體驗、價格、渠道等逐步完善,且自帶高利潤高營收屬性,搭上跨省團隊游重啟的快車,或將通過海南作為切入點,刺激這一回流進程的加快。
“2019年末國內免稅規模約超500億元,預計到2025年其規模有望突破1600億元...我國免稅品整體銷售規模占全球比重僅7.8%,我國居民在境內的免稅購物滲透率在10%-23%,遠低于鄰國韓國。”——公開數據
海南全省上半年零售總額及增速
數據來源:新時代證券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7月1日至27日,海關共監管海南離島免稅銷售金額22.19億元、購物旅客28.10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234.19%、42.71%,環比分別增長45.51%、12.63%。另外,市場預計到2022年離島免稅市場規模或將超過600億,其中,未來兩年海南全省離島免稅銷售行業規模或將快速擴大5倍。
新政執行以來離島免稅銷售規模及客單價情況
數據來源:西部證券
顯然,這股免稅熱風已然吹起,不少企業自然開始蠢蠢欲動,雖說目前這一行業具有高壟斷性質,占據市場份額超過八成的中國中免已具有領頭羊效應,但在市場和政策的齊齊助力之下,隨著離島端免稅開始趨向量價齊升,一旦國人離境免稅政策有望落地,非離島端的市內免稅店也或將迎來成長空間,入局的企業自然有希望分一杯羹。
“截至到7月29日,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增免稅相關企業超過3600家,較去年同比1791%。其中,第二季度新增超過2400家企業,環比增長105.9%(以工商登記為準)。”——公開數據
我國免稅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
數據來源:天風證券
事實上,它們也這么做了。
6月9日,王府井成為我國擁有第8張免稅牌照的企業;
7月6日,百聯股份已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免稅品經營資質的申請;
7月15日,鄂武商A表示公司已向政府相關部門提出免稅品經營資質的申請;
同日,嶺南控股表示已向廣州市政府相關部門正式提交關于支持其申請免稅業務經營牌照的請示;
7月19日,大商股份宣布擬申請免稅品資質;
7月20日,歐亞集團向吉林省及長春市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支持公司申請免稅商品經營資質的請示;
7月23日,步步高集團稱已向湖南省及湘潭市政府相關部門遞交了關于支持公司申請免稅商品經營資質的請示.;
7月30日,根據接近海南省政府人士透露,海南省政府開會確定,海南省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將會獲得一張離島免稅牌照,而這家海南國資委獨資控股的企業,也是上市公司海汽集團的母公司,隨后海汽集團股價直線拉升漲停。
數據來源:Wind
而值得吃味的是,它們對發展免稅業務的誠意或需要深究,不乏存在炒作心態,畢竟免稅概念作為今年最熱門的板塊,誰碰即大漲,股價“翻身做主人”,可謂是風光無限。
截止今日收盤,今年以來,中國中免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52%,最新總市值為4360億元。
數據來源:Wind
今年以來,百聯股份股價累計漲幅超過124%。
數據來源:Wind
然而,雖然不少企業近來前赴后繼試圖獲得免稅牌照的青睞,但基于免稅牌照的申請和審批流程較為嚴格,其落地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在近期也難以出現大規模放開的趨勢,因此,炒作過熱的同時還得謹慎看待這一現象,畢竟過高的市值表象之下或存有泡沫,提前消化的利好或許已透支了相關標的成長空間。
結語
整體來看,相對于海外的免稅店的寒潮,國內免稅行業發展形勢一片光明,尤其在政策力度加大的背景之下,尤其是隨著免稅渠道和場景的建設完善,免稅行業具備較為廣闊的成長空間與投資價值,核心邏輯趨向中長期,而市場情緒帶動這一板塊近期頻繁飄紅也反映了這一點。
但且看海外免稅巨頭的窘境,可以發現,免稅業務的運營也依舊需要來自天時地利人和的氣運。而現今,疫情這只黑天鵝不僅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也或繼續為國內試圖入局免稅業務的企業敲響警鐘,即實現高毛利的背后需要有效的運營水平加以支撐,從而加強國內免稅消費的粘性,因此,熱情入局之后還需理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