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有一個段子,只要你不炒股,就能跑贏80%以上的人,這句話所言非虛,最近的行情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逍遙敢打賭最近的3個月行情,即便市場整體漲了不少,但是當前看文章的5個人里面至少有4個就是虧錢的。經常有人問,牛市什么時候來?聽到這種問題,作為過來人真是一臉無奈,牛市與散戶何干,熊市還能少賠點錢,牛市不過多賠點錢罷了。
散戶入局必輸,近乎無解,就好似大自然的食物鏈,草被羊吃了,羊被狼吃了,狼又被人吃了,而散戶就是最底層的養料,和草的地位一樣低,所以又叫韭菜,提供著整個市場最多的流動性,虧著最多的錢。
為什么股市是一賺二平七虧,學過生物的朋友應該知道,大自然食物鏈的能量傳遞效率大概也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只羊才能養活一只狼,所以股市也差不多是八九個韭菜,供奉一個高手。
最近幾位專家學者根據上交所的交易數據,寫了一篇研究投資者盈虧的論文,可謂是醍醐灌頂。但是沒想到并沒有在市場激起太大的波瀾,我也沒想到為何炒股的人都這么自信,都自以為自己是天命之人,連為啥虧錢都不看看?
這篇論文最最核心的就是這個表格,所有炒股的朋友都應該看看。2016年1月-2019年6月,市值10萬以下的散戶平均虧20.5%,市值1000萬以上的只虧1%,機構投資者和公司賬戶分別盈利11%和6%。
上交所85%的交易量是由散戶提供的,這個市場因為散戶的存在而有活力,而他們的錢卻被機構和證券公司收割了,這就是股市食物鏈殘酷的真相。
你可能想問為什么?散戶交易靈活性要比機構強太多,船小好調頭,為什么實際結果和機構差這么多。我只能說,蝦米再靈活它也是蝦米,鯊魚再笨重,它也是鯊魚。
從表格不難看出一個真相,擇時是不賺錢的,不管你是散戶還是機構,整體看這個市場的投資者不可能通過擇時賺錢,也從側面說明了,股市短期是不可預測的,你的準確率和拋硬幣沒什么區別。
但是往往散戶又最喜歡擇時,買進去后,只要3天不漲就忍不住要去追別的,結果就是來回打臉。就拿逍遙身邊的例子來說,我有4個朋友,不是專業投資者,屬于典型的追漲殺跌跟風型的,最近一波行情他們4個人之中沒有一個賺到錢的,最多的虧了20%。
仔細觀察他們的操作,虧錢的核心就是來回換股,擇時,最后狗熊掰棒子,一個也沒抓住,回頭他們自己也吐槽自己,哪怕買個上證指數也不至于如此啊!
這就是普通人擇時的下場,必輸無疑。
真正看了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你不是職業投資者或交易員,趁早放棄擇時或者說是做短線的念頭吧,除非你家里有礦,錢多沒地花。
為什么擇時就是不行,很多人看到一些個例,比如趙老哥等,就紛紛跟風,我是真不知道哪來的自信,先不說天賦,很多人連全職股民都不是,哪來的勇氣做短線?
下面告訴你,為什么擇時你不行!
諾獎得主威廉夏普認為,長期來看,股市大概率是上漲的,如果你擇時的勝率還沒有股市自然狀態下上漲的概率大,那你肯定是徒勞的。
另外,踏空帶來的損失可能遠遠大于逃頂的帶來的收益。這點大家可以捫心自問,你真正逃對過幾次頂,又有多少次是因為沒拿住,賣飛了,進而錯過大量盈利。
股市里面最常見的一句話就是,要是當初沒賣就好了。。。
他曾經做了一個測算,如果想在擇時的游戲中占便宜,預測的勝率要達到74%以上才行。但是普通人的勝率最多50%,所以是不可能賺錢的,今年創業板指數漲了40%以上,但是很多人還是虧錢的,這就是最殘酷的證據。
為什么勝率這么高才行,我再舉一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如果兩個人都在2018年買了茅臺,一個持股不動,另外一個做波段,不停高拋低吸,到現在的話,除非做波段的人勝率能到74%,否則他一定踏空過很多次,這些損失遠遠大于逃頂的收益。
普通人怎么可能長期達到74%以上的勝率,簡直是癡人說夢!這也是為什么即便機構去擇時,也照樣賠錢,沒有人能長期高勝率預測未來。
再回頭看,機構是怎么賺錢的,基本都是靠選股,所以賺錢的方法已經很明了,選擇績優股,長期持有,或者選擇指數,長期持有。
賠錢的方向也很簡單,做短線,圖刺激。但最諷刺的是,很多人明知道做短線是飛蛾撲火,偏偏又樂此不疲,即便賠錢,也想圖個暴富。
曾經有人問巴菲特,你的投資方式如此簡單,為什么沒人學的來?
巴菲特說,因為沒有人愿意慢慢變富。
也許散戶炒股根本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追求快感,只有手速越快,快感才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