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辛苦程度,農民太容易“上榜”,眼瞅著7月份企退人員的養老金好消息不斷,農民養老金的消息一直沒有通知, 不少人開始心急難耐。
提起養老金,數億的老農民可是飽含辛酸淚,幾乎都領著100多元的養老金,根本無法維持溫飽,但是,了勝于無,即便是這樣,也渴望著國家能夠多給漲點。
2020年農民的養老金會不會上漲呢?2020年5月22日《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
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
2018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70元漲到88元,漲幅高達25.6%,一眨眼兩年過去了,2020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能漲多少呢?
大概率能夠突破100元大關,漲幅高達13.6%,看到這里不少人會問,企退人員漲5%,為什么農民會多漲呢?
因為企退人員養老金年年上漲,已經迎來了了16連漲,而農民養老金是兩三年調整一次,因此,看起來比企退人員漲幅要大一些。
有人或許會問,農民養老金究竟該怎么漲呢?下面【夢夢聊社保】為你深度解析:
01、類似于定額調整的直接上漲
對于居民養老金,我們知道,計算公式是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之和,基礎養老金一旦上漲,那我們的養老金當然就跟著上漲啦。
以大連為例,老王的基礎養老金是218元,個人賬戶養老金100元(假設),每個月的養老金是318元,而此次如果基礎養老金直接漲到240元的話,那么他的養老金直接增漲到340元。
這種調整有點兒類似企退人員養老金調整中的定額調整,陽光普照,一旦上漲,所有的居民都能受益,這體現了社會公平。
02、類似于掛鉤調整的多繳多得
為了鼓勵繳納社保,養老金調整中設定了掛鉤調整,體現了“多繳多得、長繳多得”,但是,農民的養老金有沒有這樣的政策呢?
這就得看當地的政策了,比如說大連市對于超出15年繳費年限的,每超過一年基礎養老金上漲5%,對連續繳費超過15年的,每超過1年,增發年限養老金2元。
看到這里,大家心中也有數了,繳費超過15年的能夠多漲,這就為大家參保指明了方向,千萬不要繳納了15年就停止了,有條件建議繼續繳費,直至退休。
03、基數低、漲幅大
提起農民的基礎養老金,可謂是一把辛酸淚,百兒八十元的確是不能維持一個月的生活,畢竟,在城市里,去逛一次超市也不止100元。
所以說,農民朋友的基礎養老金實在是太低了,即便是看著漲幅較大,也于事無補,因為漲了十幾塊錢,二十幾塊錢,對于日常生活并不能緩解多大的壓力。
今年有專家提出建立農民退休制度的提案,得到了一片呼聲,其實,農民也是一種職業,正如網上說,70后不愿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談種地。
只有一些60后的老農民還在地里勞作,但是,如果大家都不種地,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的呢?無法想象,農民的貢獻不可忽視,農民的基礎養老金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