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項自貿港航運優惠政策加碼
海南海事局副局長鄂海亮表示,下一步,將推進建立國際船舶登記制度,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海員管理制度,構建與海南自由貿易港相適應的口岸管理模式,建立國際航行船舶綜合質量管理制度,打造海南自由貿易港海事特區。
記者從海南海事局了解到,《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船舶登記特別規定》正在起草過程中,海南自由貿易港國際船舶登記中心也在積極籌備。未來將在吸引外國船舶登記方面有一些政策變化。
而建立海南自貿港國際船舶登記中心只是《總體方案》有關航運、港口內容的一部分,與其同樣重要且具有突破意義的還有港口保稅油供應、啟運港退稅政策以及企業稅收及個人所得稅政策等。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底前,洋浦內外貿航線只有22條。而截至今年7月30日,內外貿航線已增加到31條,其中,外貿14條,內貿17條。記者獲悉,今年下半年計劃開通洋浦至上海、洋浦至欽州、洋浦至連云港等地的內外貿同船運輸航線,還將視情況爭取開辟一條洲際航線。
在業內人士看來,內外貿同船運輸航線的增加正是得益于保稅油加注政策帶來的疊加影響。《總體方案》明確:對以洋浦港作為中轉港從事內外貿同船運輸的境內船舶,允許其加注本航次所需的保稅油,對其加注本航次所需的本地生產燃料油,實行出口退稅政策。“這是實打實的優惠政策。”上述人士表示。
此外, 交通運輸部水運局副局長易繼勇表示,未來將創新港口、航運管理體制機制;積極推進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發展;創新郵輪、游艇管理政策,推動海南郵輪游艇產業發展。
政策利好拉動企業聯動
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在政策紅利的吸引下,不少企業都已經有所動作。中遠海運的兩艘以“中國洋浦港”為船籍港的貨輪就是最好的見證。
中遠海運集團副總經理孫云飛在當天的研討會上表示,未來,中遠海運集團預計將在海南新增投資,推動海南建設成為國際性區域中轉樞紐港,推動海口港和洋浦港年吞吐能力突破510萬噸以上。中遠海運集團正以海南為中心,加快國際國內航線布局,構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新支點。
在日前舉辦的海南自由貿易港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中,也有不少企業在航運領域簽署相關項目合作協議。例如海豐國際將在綜保區以船舶租賃為切入點,開展定期租船、光船租賃、船舶管理、船舶經紀、船舶代理和綜合物流等航運物流相關業務。
項目合作企業中,招商局也赫然在列。招商局集團副總經理王宏主旨演講中提到,海南港口資源豐富,海口、洋浦等港口均具備建設超大型深水泊位條件。作為世界領先的港口投資、開發和運營商,中國最大的郵輪母港運營商,招商局將利用其發展優勢為海南港口發展持續貢獻力量。
中國船舶集團副總經理杜剛也表示,中國船舶將積極助力海南郵輪產業發展,推動海南海水養殖業可持續發展,推進深遠海科技中心及綜合保障基地建設,開展大型浮式結構物研發與創新應用,開展新能源開發裝備研發應用,加快推動海南自貿港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