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進入到三季度7月份后,我國經濟又發生了一些新變化,拉動我國經濟的三駕馬車中,其中一駕馬車表現的“出乎意料”的好,另外兩駕馬車雖保持著既有的回升態勢,但總歸尚處于負增長當中,那么具體來看,當前我國經濟的行情是怎樣的?
三駕馬車增速大幅下降,但國內經濟開始迸發活力
從最新數據上來看,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名義下降20.5%。可見,當前整體上消費增速出現大幅下降,而消費是拉動國內經濟的主要驅動力,這也就表明,當月國內經濟的增長動力的疲弱。
按消費類型分,1-2月份,餐飲收入4194億元,同比下降43.1%,汽車類,家具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這些消費品類增速同比均下降在30%以上,表明終端消費市場的需求被明顯的抑制。當疫情結束后,消費將迎來一波小高峰,尤其是餐飲業更是如此。
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投資這駕拉動經濟的馬車同樣受到疫情的影響,而增速出現明顯的下降,分產業來看,第二產業中,工業投資同比下降27.5%,表明國內生產供應端受到壓制。
第三產業中,基礎設施投資(不含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同比下降30.3%。基建在過去是拉動整體投資的主要驅動力,也是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在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基建投資增速出現回落,造成投資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減弱。
不過,在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環境下,基建尤其是新型基建項目被賦予眾望,期待著基建投資的活力再度唱響,從而能夠提振經濟活力。
多說一句,傳統基建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具有時效短,提振強的作用,但是后勁不足,而對經濟促進后勁足的是高技術產業投資,在近些年來,我國高技術產業投資持續保持在高增速(除疫情期間),為國內經濟的長期發展添加能量。
這消費能力越高,那么你的生活水平就越高,那什么是消費能力呢?這消費能力取決于你的收入水平。今年1-2月,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其中餐飲行業同比下降43%,損失嚴重,商品零售下降17.6%。
收入決定消費,最近這幾個月,很多工廠沒有開工,店鋪沒有開門,外貿出口受阻,造成了很多人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沒有消費的欲望,造成了消費持續下降,所以說“三駕馬車”中兩駕已經熄火,分別是消費以及出口,現在就看投資能不能推動中國經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