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銀保監會9月3日發布的《關于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消費者將可以享受到切切實實的利好,包括:“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減,服務基本上只優不差”。
最大的好消息是,在保險責任擴大和保障金額提升的情況下,消費者的保費支出將明顯減少。
2019年,我國車險承保機動車為2.6億輛,保費收入8189億元,占財險保費的63%。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5-2018年,我國車險綜合成本率分別為99.4%、99.1%、99%、99.9%,處在承保盈虧平衡點附近。
經過多年的改革,我國機動車輛保險雖然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仍然存在高定價、高手續費、經營粗放、競爭失序、數據失真等問題,也就是說,車險保障需要與車險供給之間,仍存在矛盾。
為此,銀保監會廣泛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出臺了《指導意見》。
相比現行車險,車險綜合改革有哪些變化呢?最大的變化在于交強險責任限額大幅提升。
據悉,有責總責任限額從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到1.8萬元。
無責任賠償限額按照相同比例進行調整,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000元提高到18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維持100元不變。
其次,商車險價格更加科學合理。保險業根據市場實際風險情況,重新測算了商車險行業純風險保費,同時,商車險產品設定附加費用率的上限由35%下調為25%,預期賠付率由65%提高到75%,車險產品費率與風險水平更加匹配。
另外,商車險保險責任更加全面,產品更為豐富,無賠款優待系數也進一步優化。
改革實施后,商車險無賠款優待系數將考慮賠付記錄的范圍由前1年擴大到前3年,對于偶然賠付消費者的費率上調幅度將降低。
據悉,《指導意見》將于9月19日起實施,目前還剩下半個月的過渡期。
在銀保監會研究起草《指導意見》之前,已有部分頭部保險公司早已調整一些保險細則,迎接車險綜合改革。
比如,中國人保六月末車險未決賠款準備金金額就比年初增加了110億元,達944億元,為應對未來費改做好準備。
此次車險綜合改革同時涉及條款、費率、監管制度等方面,對財產保險業將產生一定的影響,車均保費會有明顯的下降,專家估計,降幅大概在20%左右。
由于設定了預期賠付率是75%,所以會呈現賠付率和費用率的一升一降,賠付率會總體上升,費用率會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