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舉辦的“財新云會場—中國ESG30人論壇|ESG與價值投資如何有機結合”上,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浦銀安盛基金權益投資部總監助理楊岳斌、安盛投資Rosenberg權益團隊亞洲區投資總監Anubhuti GUPTA、睿亞資產合伙人兼聯合首席投資官呂靄華、歌斐資產公開市場(香港)高級股票組合投資董事余華莘就此展開了一場深度討論。
楊岳斌表示,ESG投資注重社會價值,價值投資注重商業價值和自身的回報,本質上是用便宜的價格去買好東西。但是,如果公司違背了ESG的一些精神,破壞了社會責任、環境、公司治理,它的商業價值、未來的升級可能會受影響。
“我們關注ESG倡導的社會價值與價值投資重視的商業價值最大交集部分。”楊岳斌認為,兩者不是沖突的。ESG可以幫助有效規避、防范投資組合中的相應風險。ESG龐大的評級系統,可以為估值提供很好的指引。浦銀安盛不僅采取負面篩選法,還通過整合、動量策略、主動所有權(投票和股東倡導)等主動方式,實施ESG整合。
李少君表示,大部分ESG策略和投資指數均表現良好。國泰君安團隊以滬深300成分股為樣本,構建ESG評價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Lasso回歸方法得出的ESG評價因子與未來股票收益率之間的相關性較高。根據ESG評價因子構建的組合具有顯著超額收益:ESG評價因子從高到低的投資策略收益率呈現單調性。ESG評價因子還具有良好的指數增強效果。不過這種超額收益是否具有持續性,仍然需要時間檢驗。而國內ESG投資仍面臨數據質量不高、缺乏有說服力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標準等問題。
Anubhuti GUPTA表示,當前人類社會面臨種種嚴峻的挑戰,投資必須考慮長期回報和可持續性。ESG投資是對傳統分析工具的有力補充,可以幫助投資人更好地防范風險、捕捉價值,形成更完整的股票估值模型,實現財務和非財務目標,最終使所有利益相關方受益。研究顯示,ESG表現不好的公司,比ESG表現優秀的公司,具有更大的投資風險。
呂靄華認為,疫情發生之后,世界迎來一個永久性的變化,投資者把他們的注意力慢慢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水污染、浪費、氣候變化、平等機會、道德操守等等。資產管理公司也在做相應調整。新經濟是疫情后的投資重點。Premia中證財新中國新經濟指數的ESG評分優于創業板指數、多元化治理優于中國主要指數。
余華莘表示,根據Morningstar數據,受股票市場復蘇和投資者對ESG日益濃厚的興趣影響,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流入可持續基金的資金增長了72%,達到711億美元,其中歐洲占86%,美國占14.6%,但亞太區僅占2.4%,二季度凈流出8億美元。
他表示,盡管投資者因為獲得較高風險調整收益的潛力而開始采用ESG標準,但他們在擴大投資實踐方面仍然面臨重大障礙,包括數據不足和難以衡量其ESG投資策略的績效和非財務績效。
就ESG因子對投資組合的影響,余華莘介紹MSCI等研究成果時表示,樣本期間,ESG評級較高的股票在新興市場和亞洲市場(日本除外)表現較好,ESG整合可以提高指數回報,對于主動型基金效果更為顯著。因子分析發現,質量與ESG是不同的組合影響因子;動量與ESG相互兼容;市值因子也是ESG組合構建參考之一。
那么,采取負面排除等ESG投資策略,是否會損失一些阿爾法呢?這是投資人非常關心的問題。
對此,楊岳斌認為,如果一個行業或者公司,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一些危害、可能會受到公眾、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基于這個理由去放棄、去規避我們覺得是可以接受的。但他表示,中國這么大的資本市場和資產組合,如果因為一兩只股票沒有買,你說你的投資被ESG限制了,“我是不太同意這個觀點的”。并且,他認為,ESG策略對于風險排除的作用是顯著的,“我們永遠是在風險和收益之間取得一個平衡”。
李少君表示,曾有一家機構因為執行ESG策略,刪掉了最大的一個投資——一家煙草企業。他認為,ESG投資與財務相關,但不以追求最高財務回報為唯一目的,是以更長、更成熟的視角來審視投資目的。在市場發展的不同階段,投資者會有不同的追求,這是漸進的過程。當我們投資追求的是一個更長期的發展,更關注社會和諧,放棄這一個或者兩個標的,在中國這么大的市場,并不是有非常大的影響。
李少君認為,更重要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資產所有者宣布自己遵循ESG的投資法則,如果資產管理者不去考慮ESG整合,就會被他們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