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陸續披露了上半年業績情況,這也是疫情發生后消費金融公司首次大范圍披露經營數據,受到了市場各方的關注。
在這一特殊時期,行業仍然迎來了新設的消費金融公司,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數據,截至2020年6月末,消費金融公司已發展到26家,注冊資本433.4億元,資產規模4861.5億元,貸款余額4686.1億元,服務客戶數1.4億人。8月中旬,陽光消費金融也正式揭牌開業,至此,國內已開業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數量達到27家。
消費金融公司2020年上半年交出了怎樣的“成績單”?被疫情暫時壓抑的消費需求給消費金融業務帶來了哪些影響與挑戰?
凈利潤同比下滑
2020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受到疫情的直接影響,盈利水平較往年有明顯下滑。在目前已經明確披露凈利潤指標的16家公司中,有兩家出現虧損情況,華融消費金融和今年新開業的小米消費金融,兩家公司的凈虧損額分別達到約840萬元和906.9萬元。
一直以來,消費金融公司的盈利分化非常明顯。頭部消費金融公司在擁有雄厚資金實力的同時,在盈利方面也保持著較為良好的勢頭。從上半年凈利潤的數據變化能夠看出,在總資產超過百億元規模的消費金融公司中,興業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逆勢增長,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了20.36%和245.38%。
此外,晉商消費金融和盛銀消費金融的凈利潤也實現正向增長,同比分別增長9.79%和312.5%。
值得關注的是,蘇寧消費金融上半年實現了扭虧為盈,凈利潤由2019年同期虧損1.97億元,轉變為盈利1014.5萬元,營業收入也由2.26億元增加至2.52億元,同比增幅為11.5%。
相對而言,具有渠道優勢、平臺優勢和技術優勢的消費金融公司,在疫情沖擊下,能夠迅速轉變業務模式,開展非接觸服務,扭轉線下服務渠道受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損失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從招聯消費金融的數據看,2020年上半年,招聯消費金融營業收入達60.23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30.76%,盡管凈利潤較2019年同期下降了18.56%,但仍以5.78億元位居行業前列。
資產質量經受考驗
疫情的突然發生,加速了消費金融行業向線上發展并進行數字化轉型的腳步。作為資金密集型的行業,消費金融公司上半年緊跟消費政策,忠于消費場景,資產質量保持良好,為公司的轉型升級提供了資金保障。
對于專注于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的消費金融公司而言,除衡量盈利水平的凈利潤外,資產規模也是考量公司經營情況的一大直觀數據指標。
就行業的發展趨勢來看,盡管規?;瘮U張不再是消費金融公司追求的主要目標,但在推進高質量轉型的過程中,整體的資產規模仍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
在2019年年末總資產排名首位的捷信消費金融目前尚未披露半年報數據,從其他處于“第一梯隊”的消費金融公司來看,截至2020年6月,招聯消費金融總資產規模為920.76億元,同比減少0.6%。興業消費金融資產總額為348.3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44%。
從2019年資產增幅最大的盛銀消費金融來看,今年上半年,其總資產達到41.79億元,較2019年年中的28.489億元同比增幅仍達46.69%。
能夠看到,雖然疫情令消費金融公司在營收方面有較大壓力,但從市場環境看,在中國消費市場持續擴展的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諸多利好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政策出爐,為消費金融公司在“后疫情時代”的數字化和市場化發展指明了發力的方向。
仍需看到的是,疫情對于消費金融公司的展業影響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在貸后管理方面難度大增,對逾期、不良資產的處置是否得當,將會直接影響資產質量,導致經營風險上升。
夯實合規與風控基礎
今年上半年,雖然借款人逾期增多,催收難度加大,但目前消費金融公司的風險整體仍然可控。
從少數幾家對外披露不良率的消費金融公司看,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捷信消費金融的不良貸款率為3.79%。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盛銀消費金融的不良率下降至0.19%。
《報告》顯示,截至《報告》發布前,已有近半數的機構將資產劃入不良的標準從逾期90天調整至60天,行業平均撥備覆蓋率提升至186.34%。風險得到充分釋放并經受住考驗,高質量的發展之路逐步成型并持續夯實。
不過,在合規方面,今年上半年,中原消費金融和錦程消費金融分別因未按照規定處理異議的違法違規行為以及貸后管理不到位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受到人行鄭州中心支行和四川銀保監局的行政處罰,需引起行業對于內控和合規的重視。
此外,更需看到的是,因民間借貸利率上限明確劃定為LPR的4倍,行業的利潤空間將進一步壓縮,加之疫情影響,行業線上展業競爭加劇。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下半年,消費金融公司將面對來自合規和風控方面更大的挑戰,在獲客成本、資產質量、營收盈利等方面都將承受較大的壓力。
面對行業內外部環境的巨變,消費金融公司要以助力消費升級、踐行普惠金融為根本,深挖場景資源,深耕下沉客群,夯實合規基礎,提升獲客能力和風控能力,利用迭代的信息技術實現降本增效,才能在競爭中穩定發展,轉型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