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近日發布的《經濟展望中期報告》表示,中國經濟在二季度末已恢復至疫情前水平,并將是G20中今年唯一一個實現GDP正增長的國家,預計今年全年GDP增幅為1.8%,明年增幅更將高達8%。
不僅是OECD看好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多個國際機構也看好中國經濟未來增長。國際評級機構惠譽評級9月7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也認為,中國將會是二十國集團經濟體中唯一一個2020年GDP將增長的國家,并將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由1.2%上調至2.7%,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7%;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日前更新其全球宏觀展望報告,把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從1%上調至1.9%,同時預計明年中國經濟將增長7%左右。報告也表示,中國將是二十國集團經濟體中唯一能在今年實現經濟增長的國家。
中國財政學會績效管理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張依群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際機構看好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面對疫情,我國及時采取更加積極有為的財政政策和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通過減稅降費、擴大赤字、增發專項債、釋放流動性、鼓勵技術研發攻關、穩定外資外貿等一系列重大宏觀調控政策,有力地對沖了疫情對我國經濟的巨大影響,超預期地實現了經濟快速復蘇。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疫情全球蔓延,中國率先走出疫情困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在此條件下經濟數據表明中國經濟已經逐步恢復,二季度GDP增速同比增長3.2%,超出預期,而三季度消費、投資和進出口形勢都比二季度要好,特別是7月份、8月份多個經濟指標已呈現明顯回升態勢,有望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
9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多個指標增速出現年內首次轉正。今年前8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累計增速實現了年內的首次轉正,貨物出口累計增速也實現了年內的首次轉正,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接近轉正;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增速也是年內首次轉正。中國經濟克服不利影響,保持穩定復蘇態勢,多數主要經濟指標表現強于市場預期。
談及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時,張依群表示,從產業角度看,一方面來自傳統產業升級,另一方面來自新產業、新模式的不斷創新;從政策角度看,一方面來自宏觀經濟刺激政策的持續發力,另一方面來自于企業自身不斷增強的發展動力和市場需求;從制度角度看,全方位的疫情防控體系和高效的政府管控能力是保證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根本。
“未來投資、消費和外貿都會有較大幅度的回升,特別是消費的逐步回暖將會對經濟增長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劉向東說。
展望未來的經濟增速時,張依群表示,從當前看,中國經濟正在走出疫情沖擊的陰影,開始步入常規性正常性的發展軌道,隨著國家一系列刺激經濟政策逐步落地見效,中國三季度、四季度經濟發展將會脫離負增長區間進入正增長區間,并呈現不斷加速的良好發展態勢。預計全年經濟增長速度將會在2%-3%之間,樂觀預計會超過3%的經濟增長速度。
劉向東表示,保守估計三季度經濟增速有望攀升至5%左右,全年的經濟增速有望達到1.6%左右,而且隨著8月份工業增加值大幅度向好,預計四季度經濟增速有望達到6%左右,而且由于低基數原因,明年的經濟增速一二季度可能保持10%以上的較高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