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已建設開通5G基站超50萬個;平潭海峽公鐵兩用大橋公路橋面試通車;白鶴灘水電站左岸地下廠房全線澆筑封頂……連日來,中央企業重大工程、重點項目捷報頻傳。
中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骨干和中堅力量。“十三五”時期,我國中央企業運行更穩、結構更優、創新更強。這份亮眼的成績單,是近年來國資國企改革不斷向縱深挺進的結果,也折射出中央企業攻堅克難,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堅定步伐。今年以來,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央企業聞令而動,在應急保供、醫療支援、復工復產、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發力,彰顯了“大國重器”的實力與擔當。今年6月份,中央企業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速已雙雙轉正。
運行更穩、實力更強——來自國務院國資委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央企業資產總額達63.4萬億元,比“十二五”末增加15.8萬億元,增長33.2%;凈資產為22.2萬億元,比“十二五”末增加6.3萬億元,增長39.9%。
效益提升、布局優化——2019年中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1萬億元、利潤總額1.86萬億元,分別比2015年增長35.6%和51.7%;2019年中央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為每人56.3萬元,比“十二五”末增長40.2%。國有資本進一步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根本。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骨干力量,截至2019年底,中央企業擁有733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含9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16名兩院院士;2019年度,中央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為8190.4億元;截至2019年底,中央企業擁有有效專利總量約77萬項。
C919大型客機飛上藍天,首艘國產航母下水,北斗衛星全球組網,“天問一號”奔向火星……“十三五”時期,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豐富,涌現出一批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在加大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同時,中央企業還著力搭建各類“雙創”平臺,匯集創新資源,帶動社會創新。“鋪天蓋地”的創業創新與“頂天立地”的科技突破相輔相成,正成為孕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