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份,央行、銀保監會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推進金融開放創新,深化內地與港澳金融合作,加大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力度,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支持引領作用。央行副行長劉國強在11月6日國新辦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目前各項金融創新的舉措正在推進,并且持續落實。
“粵港澳大灣區在‘十四五’期間將發揮擴大開放的試驗區、產業升級的新引擎和引領創新的排頭兵等重要作用。”銀保監會副主席黃洪11月8日在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上表示,下一步,銀保監會將繼續加大對大灣區金融改革開放的支持力度。一是強化金融支撐,推動創新發展;二是擴大雙向開放,促進融合發展;三是維護金融安全、守住風險底線。
值得關注的是,在強化金融支撐、推動創新發展方面,黃洪提出,支持保險資金投資面向科技企業的創業投資基金,不斷拓寬大灣區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9月16日廣州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于貫徹落實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意見的行動方案》(下稱《方案》)中也提出,要加強科技創新金融服務。支持保險資金、符合條件的資產管理產品投資面向科技企業的創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等,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
“《方案》通過66條具體舉措來系統梳理銀行、保險、證券金融機構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支持路徑,既能夠加速金融對外開放,在跨境業務中發揮充分作用,也能夠鼓勵金融創新,使金融機構主動探索為實體產業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方式,體現出金融業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機遇。”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保險資金擁有顯著的長線優勢,具有規模大、期限長、負債明確的特征,數年前就已在“雙創”領域發揮過積極作用。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重點是建設國際科創中心,而發揮保險資金的融資功能,以創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支持科創企業開展科技研發和成果轉化,能夠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五大戰略定位之一,科技創新產業是大灣區的重點產業。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達,產業基礎較好,是我國打造高質量開放型經濟體制和‘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重要窗口,加大金融對科技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有利于推動科技產業創新發展,為企業開發新的關鍵核心技術、攻克現有技術難關提供有利條件。
劉向東認為,科技創新是事關我國現代化發展全局中處于核心地位,而要加快科創能力,離不開金融服務支撐。加快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特別是在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方面提供支撐,利于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創中心提供助力。
對于如何進一步拓寬科技企業融資渠道,王有鑫認為,考慮到新興產業和科創企業通常具有“三高一輕”的特點,即高成長性、高附加值、高風險和輕資產,這些企業更加偏好和需要以股權投資和風險投資為代表的直接融資。金融機構可以共享信息、整合資金,綜合運用投、貸、債、股等金融工具,創新發展供應鏈金融、產業鏈金融、生態鏈金融等產融結合新模式,推動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協同發展,為企業提供多元化資金支持。針對抵押品不足的問題,可以考慮綜合運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訂單融資、投貸聯動等產品予以支持。特別是應充分調動發揮中國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作用,吸引國際投資資本流入,在人民幣跨境貸款、債券融資和回流方面給予更多政策支持,通過開展跨市場、跨類別、跨地域合作,打造區域產融結合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