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2020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表示,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必須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根本宗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堅持整體設計、突出重點、問題導向的原則,聚焦解決體制機制性障礙,加快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基礎制度體系,不斷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
易會滿詳細闡述了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對推動高質量發展、助力形成新發展格局的意義,分析了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的內涵和特征,提出了構建更加成熟、定型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的六大工作重點,包括:一、以注冊制改革為龍頭,帶動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二、完善更具包容性適應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三:優化推動各類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的制度機制;四:在加快融資端改革的同時,協同推進投資端改革;五、健全資本市場法治保障和配套支持制度;六、穩步推動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
易會滿稱,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和助力形成新發展格局意義重大。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是促進暢通國民經濟循環的迫切需求,是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主題主線,是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治本之策,是科學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必然要求。
他指出,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有利于全面增強資本市場樞紐功能,動員和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向更高效率更具活力的領域協同聚集,促進創新資本形成,提高經濟金融循環效率。突出基礎制度建設的主線,強化制度的引領和規范作用,是本輪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鮮明特征。
易會滿表示,證監會始終堅持依法治市、依法監管,嚴格按制度規則辦事,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資本市場制度規則體系,讓市場對監管有明確預期,既有利于把“不該管的”堅決放權于市場,也有利于把“該管的”管住管好,從而實現市場生態的良性循環。
據悉,三十年來,資本市場監管體系從無到有,逐步完善。1992年10月,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和中國證監會成立,資本市場開始逐步納入全國統一監管框架,全國性市場由此形成并初步發展。自1998年集中統一監管體制建立以來,為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證券期貨監管體制逐步完善。2004年,證監會改變跨區域監管體制,實行按行政區域設監管局。同時,開始加強監管局監管職責,實施“屬地監管、職責明確、責任到人、相互配合”的轄區監管責任制,并初步建立了與地方政府協作的綜合監管體系。
另一方面,通過大幅精簡行政許可事項、提升產品注冊效率、提高審批備案效率等改革,不斷簡政放權,提升監管效能。
建制度補短板 持續推進監管轉型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業內人士認為,資本市場監管不僅要符合注冊制改革新要求,也亟需彌補違法違規成本低等短板。因此,必須全面落實“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持續深化監管轉型。
監管部門正抓緊推進自身改革,突出表現在構建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制度,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監管新機制,提升稽查處罰效能。
“注冊制下的信息披露應以投資者需求為導向,貫穿上市審核、發行承銷以及上市后監管全過程。”招商證券副總裁吳光焰說,在上市審核環節,細化落實發行人、中介機構等市場主體關于信息披露的法定責任,加大對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在發行承銷環節,主要強化網下報價的信息披露和風險揭示;在上市后的監管過程中,優化信息披露制度。
專家稱,注冊制改革要求監管部門進一步明確定位,更加明確行政與市場的邊界,特別是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資本市場制度規則體系,把“不該管的”放權于市場,把“該管的”管住管好。
“在優化放管結合和改進服務上持續加力。這是市場化法治化改革的應有之義,也是激發市場活力、有效服務實體經濟的治本之策。只要是市場約束比較有效的領域,就要堅決放權給市場。”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強調,將以貫徹新證券法為契機,全面清理優化配套規章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全面推行“陽光審批、透明審批”,加大各類“口袋政策”和隱性門檻清理力度;寓監管于服務之中,急企業之所急,想投資者之所想,讓資本市場監管更受歡迎、更暖人心。
在建立健全公開透明的資本市場制度規則體系方面,監管部門明確強調,牢牢把握服務實體經濟和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根本宗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堅持整體設計、突出重點、問題導向原則,聚焦解決體制機制性障礙。
在監管制度方面,構建有利于注冊制實施的監管體系。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表示,轉變監管理念,優化涉及全市場各環節、涵蓋各類市場主體的監管機制。加快監管職能轉變,提高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能力,強化中介機構的全流程監管,加大違法違規懲戒。同時,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推行權責清單制度。
此外,科技監管也是監管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監管部門明確表示,推進監管科技基礎能力建設,加快構建新型監管模式。加強對證券期貨行業科技的監管,推動提升行業科技發展水平。積極探索區塊鏈等創新金融科技的應用。證監會科技監管負責人日前透露,證監會將加強監管引導,繼續推進中央監管數據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區塊鏈登記托管基礎設施建設試點、資本市場金融科技創新試點等金融科技重點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持續提升違法違規成本,凝聚監管合力也是監管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11月初,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若干意見》。專家指出,中央層面審議通過專門文件,對打擊證券違法活動予以統籌解決,無疑將極大提高政策執行力,提升監管威懾力,強化監管合力。
“一方面,證券犯罪刑事追責有待加強;另一方面,司法機關針對證券案件的專門化機制安排有待完善。此外,隨著中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不斷推進,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程度加深,內外雙向跨境監管和執法合作需求在數量和復雜程度上都有顯著提升,而跨境監管合作機制還需要優化,法律的域外適用制度也比較薄弱。”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