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行情進入尾聲,如何發掘2021年A股的投資機會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券商機構也紛紛召開投資策略會發布年度策略報告。《證券日報》通過對已發布的眾多券商投資策略報告進行統計,對其中券商推薦頻率居前的新能源汽車、金融、光伏和軍工等四大主線進行整理分析,供投資者參考。
新能源汽車板塊不僅年內表現出眾,而且來年的走勢也被券商機構紛紛看好,包括中信證券、興業證券、上海證券、申萬宏源、國信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券商在2021年投資策略報告中推薦新能源汽車板塊的投資機會,新能源汽車成為券商策略會的“高頻詞”。
券商看好理由各異
券商對新能源汽車板塊普遍看好,但理由各不相同。
上海證券認為,政策提升了新能源汽車板塊整體優勢。11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 2021年起,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領域車輛,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80%;比例約束將為重點區域公共領域的新能源汽車帶來B端增量,國產品牌有望充分受益,且更加重視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規劃》明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0%,2019年-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年均復合增速有望達32%,增速水平依然較高。
興業證券則從供需兩個層面進行分析,隨著國內經濟率先恢復,國內優勢制造業龍頭一方面受國內需求回暖帶動,另一方面切入海外供應鏈占領全球份額。興業證券認為,新能源車政策、新車型雙周期共振,海內外需求拐點已至,關注鋰電材料、鋰電設備、汽車整車等。
華泰證券認為,2021年電動汽車或進入具備規模效應的產業成熟期。新能源車迎來了電動化和智能化兩大趨勢,是新能源周期規模效應和信息周期飛輪效應的共振結合點。2020年,國內阿里和華為兩大科技巨頭均明確提出智能汽車戰略,或預示著行業新一輪景氣周期尚處于初始階段,一是產業鏈有望不斷延伸,二是行業增長曲線有望加速,憑借較完備的軟硬件供應鏈和基礎設施優勢,華泰證券認為我國在新能源車領域有望迎來對發達國家彎道超車的機會。
中信證券在其2021年投資策略中提到,制造產業方面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是新興成長領域,同時與迎來效率變革的價值領域中的乘用車相互助推;周期產業方面,周期性行業有望從疫情景氣底部持續修復,供應端尚未全面復蘇可能推動相關產品價格出現較大漲幅,在國家政策支持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具有較明確的發展前景;科技產業方面,數字化趨勢仍將延續,以5G和云計算為核心的科技進步,將帶來技術的紅利。
社保與QFII紛紛持倉
券商機構看好新能源汽車板塊的明年走勢,評級機構近期也集中推薦了不少相關個股。統計顯示,最近30個交易日內,376家新能源汽車公司中有141家獲得機構給予“買入”或“增持”等推薦評級,占比近四成。其中,寧德時代(31次)、長城汽車(26次)、上汽集團(25次)、當升科技(23次)、先導智能(22次)、三花智控(21次)、璞泰來(20次)等7家公司均獲得機構20次以上推薦。
新能源汽車板塊的年內表現也的確出眾。《證券日報》記者通過IF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本周五(11月20日),新能源汽車板塊年內累計漲幅達37.53%,遠遠跑贏同期上證指數10.74%的漲幅。個股方面,跑贏大盤的個股達236只,占比超六成,其中,斯達半導(1065.67%)、陽光電源(333.71%)、比亞迪(269.33%)、天賜材料(258.94%)、阿爾特(234.84%)、良信股份(215.24%)、長城汽車(200.57%)等7只個股漲幅超2倍,另有31只個股股價實現翻倍。
作為長線價值投資的社保基金在三季度末也持倉多達47家新能源汽車類公司的股票,合計持倉7.30億股,其中,持倉杉杉股份(9128.27萬股)、長城汽車(5400.07萬股)、勝宏科技(4468.50萬股)、三花智控(4393.51萬股)等4家公司股票均超4000萬股,此外,有16家公司被社保基金持倉數量超1000萬股。
同時,具備成熟投資理念的QFII,在今年三季度末也持倉了48家新能源汽車公司股票,合計持倉2.65億股,其中,對10只股票持倉超1000萬股,在這10只股票中,有4只也被社保基金持倉超1000萬股,分別是宇通客車(2706.78萬股)、三花智控(2083.31萬股)、先導智能(1598.02萬股)、威孚高科(1093.04萬股)。
業績成長或許是新能源汽車板塊受到市場各方關注的主要原因。目前已有61家新能源汽車公司披露2020年年度業績預告,其中,預增15家、略增3家、續盈1家、扭虧15家,合計預喜公司達34家,占比近6成,有多達24家公司2020年年度凈利潤有望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