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中國信托業協會披露2020年三季度末信托公司主要業務數據。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信托業受托管理的信托資產余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信托資產余額較二季度末減少4182.31億元,環比下降1.97%。
對此,中國信托業協會特約研究員鄧婷表示,行業管理規模的持續下降主要是順應監管導向、主動控增速、調結構的結果,表明行業正從注重規模轉向注重發展質量。
資產管理規模連續11個季度下降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托資產管理規模由二季度末的21.28萬億元進一步降至20.86萬億元,連續11個季度下降。
隨著信托業轉型的深入,信托的資產結構正在持續優化。
在資金來源上,集合資金信托資產規模占比進一步提高。主要業務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單一資金信托規模為6.92萬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0935.77億元,占比為33.18%,較上年末下降3.92個百分點;集合資金信托規模為10.31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3873.18億元,占比49.42%,較上年末提高了3.49個百分點。
鄧婷認為,單一資金信托和事務管理類信托占比自2018年一季度以來已經連續11個季度持續下降,表明行業在堅定走去通道、提高主動管理能力的轉型之路。
在信托功能上,投資類信托余額明顯增加。截至三季度末,融資類信托余額為5.95萬億元,占比28.52%,較上年末提高1.53個百分點;投資類信托余額為5.68萬億元,占比27.23%,較上年末提高3.52個百分點;事務管理類信托余額為9.23萬億元,占比44.26%,較上年末降低5.04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三季度末的投資類信托業務規模較二季度末增加了4257.06億元,而融資類信托和事務管理類信托則分別減少了4966.43億元和3473.03億元。鄧婷表示,這反映了行業在三季度加大了壓縮融資類和通道類業務的力度,更加積極地拓展投資類信托業務。
超六成信托資金投向實體經濟
從信托資金的投向領域看,信托業加速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加大扶持小微企業力度。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托資金占比仍居首位,投向基礎產業、房地產、其他、金融機構和證券市場的資金占比分別位居第二位至第六位。
根據銀保監會的統計,三季度末,信托行業直接投入實體經濟(不含房地產業)的信托資產余額達13.14萬億元,占全部信托資產余額的62.97%,其中投向小微企業的信托資產余額為2.41萬億元。
工商企業一直是信托資金投向的第一大領域。2020年三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托資金總額為5.42萬億元,比上年末減少662.4億元,這主要是壓降融資類和通道類業務導致資金信托的規模整體下降所致。
對此,鄧婷分析認為,“投向工商企業的信托資金規模僅較年初下降1.21%,顯著低于資金信托整體3.94%的降幅,也遠遠低于投向房地產、金融機構的資金規模降幅,表明信托業在壓縮其他業務的同時,仍然力保對實體領域的支持。正因為如此,2020年三季度末,投向工商企業的信托資金占比較上年末提升了0.87個百分點,達31.47%。工商企業信托規模占比的提升表明信托公司順應監管導向持續調整業務結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助力經濟復蘇反彈。”
“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是金融機構的核心使命。”鄧婷認為,對于信托公司而言,應積極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對金融服務提出的新需求,擺脫對傳統融資業務模式和領域的路徑依賴,積極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靈活運用股權投資、股債結合、夾層投資、資產證券化等多種金融工具來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綜合投融資支持,拓寬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