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香港擬提高股票交易印花稅消息傳出后,引發港股市場大跌,200億南下資金抽離。多家公募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中長期來看,此舉對市場的實質影響不大,估值優勢、長期滯漲、盈利改善仍是港股備受資金追捧的原因。
加稅沖擊有限
德邦基金海外與組合投資部業務董事王佳卉認為,印花稅的上調帶來投資者交易成本的提高,短期內也會對市場情緒帶來影響,但不會是改變市場長期走勢的決定性因素。歷史上,港股市場1998、2000、2001年三次降低印花稅,也并沒有改變原有市場調整的趨勢。
王佳卉認為,疊加近期美國長端利率過快上行,判斷短期市場會進入一段震蕩調整階段,但對長期港股市場整體上行趨勢的判斷沒有變化。首先經濟 周期上行的基本面并未發生改變;其次流動性的邊際收緊已在市場預期內,美聯儲最近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也表示近期會維持低利率狀態,資本市場流動性年內仍會保持充裕。
匯豐晉信海外投資部總監、滬港深、港股通雙核策略基金經理程彧認為,短期來看市場調整主要受港府調升印花稅的影響,但背后主要原因仍是通脹和美債利率。目前港股上市公司基本面依舊向好,如果后續通脹溫和,則港股有望重拾升勢。
程彧分析認為,港股短期大跌也與港股前期漲幅較大有關,據數據,恒生指數自2020年4季度以來,最高漲幅已超過30%,因此市場本身也存在短期回調的壓力。另外,由于近期大宗商品漲幅驚人,市場開始擔憂2021年的通脹是否會超預期,并由此帶動美債利率上行。如果成真,很可能對港股的估值體系形成壓制。
公募積極配置港股
另一邊,公募配置港股持續升溫,截至2月26日,以“掘金”港股為主的新基金至少有12只,發行數量占去年全年近五成。王佳卉認為,年初以來,恒指已經有10%的漲幅,部分標的已實現50%到翻倍的上漲,市場的賺錢效應會開始顯現,伴隨年內新經濟股票上市,市場活躍度會持續,而更多標的加入港股通,也會吸引南下資金入場。一月份以來,港股小盤股市場換手率快速提升,體現了市場開始出現資金驅動題材股炒作的趨勢,因此短期市場調整,消化不合理估值,也是市場趨勢未來可以更平穩的基礎。近期市場的調整,會對前期市場缺乏基本面的炒作標的進行估值修正,年內業績有支撐的消費和科技板塊估值有所回調后,考慮估值切換仍會有投資價值。
海富通滬港深混合基金經理高崢分析認為,相對于A股市場,2021年港股市場的機會更明顯一些。原因有三: 首先,宏觀層面上,目前美聯儲態度相對“鴿派”,而全球經濟復蘇的潮流下,中國一馬當先,利好港股市場。其次,從估值層面看,香港市場的舊經濟、或者說傳統經濟板塊估值處于絕對低位,而新經濟板塊估值雖然相對較貴,但如果將港股新經濟板塊中的稀缺標的,與A股核心資產相比,又是相對便宜的,因此港股市場的“β”和“α”都存在機會。第三,隨著恒生指數優化后,港股的“離岸納斯達克”市場定位也非常清晰。高崢指出,恒生指數調整前傳統經濟板塊占比80%,調整后新經濟板塊占比大幅上升,未來可能會超過50%,足見港股市場對新經濟板塊的重視。
國海富蘭克林基金認為,此次市場波動更讓市場警醒,投資要回歸到企業的基本面,特別是對于港股這類成熟的市場,利空消息從當下來看可能只是短期事件擾動,未來會逐漸被利好因素消化。未來將繼續以精選個股為主,減持部分高估值成長股,關注低估值的順周期板塊和高股息個股,保持行業和個股配置的均衡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