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5日,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依靠創新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
這尤其離不開金融的大力支持。央行在《2020年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中明確提出,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符合新發展理念相關領域的支持力度,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的金融支持。并且,《報告》還提出,要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圍繞創新鏈和產業鏈打造資金鏈,形成金融、科技和產業良性循環和三角互動,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瘧?。
“金融行業成立之初,就是為了合理分配好社會資源,引導資金流向效率最高、國家需要的行業。”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科創企業具有高投入性、高技術人才密集性、高成長性,前期的高投入和高風險使得市場資金流向科創企業的意愿降低,因此需要金融業進行引導。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金融業也在不斷推動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的創新,加大對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去年11月份,由浦發銀行獨家主承銷的“長三角科創企業2020年度第一期集合短期融資券”(以下簡稱“長三債”)成功發行,為聯合發行人叩開了直接債務融資的大門。這是央行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的實踐,也是浦發銀行金融支持民營科創企業的成功探索。
據悉,“長三債”發行規模為5億元,期限為1年,募集資金分別用于滬蘇浙皖四家聯合發行人日常經營周轉及置換有息債務。四家企業分別是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維信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寧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科大國創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均為長三角一市三省具有代表性的民營科創企業,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細分領域內的龍頭,都面臨著單一主體發債額度小、融資成本高、投資者認可度低等問題。此次采用的集合注冊發行模式則聚集形成了民企融資合力,可以實現“1+1>2”的集合融資效果。
為充分發揮交易所債券市場支持高科技成長型企業發展、服務實體經濟的積極作用,努力探索適合創新創業企業發展的債券市場服務支持新模式,2017年7月份證監會發布了《中國證監會關于開展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的指導意見》。
這一特色債券品種近幾年的承銷規模也在不斷擴大。據中國證券業協會2月5日發布的2020年證券公司債券承銷業務專項統計顯示,17家證券公司承銷發行20只創新創業公司債,合計金額135.2億元。而在2019年,9家證券公司承銷共發行13只創新創業公司債,合計金額31.1億元。從承銷金額來看,2020年較2019年增長了300%多。
值得關注的是,對于金融如何更好地支持科技創新,央行在去年10月30日發布題為《成本結構與企業升級轉型——基于服務主導邏輯的研究》的工作論文中指出,金融機構要轉變金融發展理念,更好地服務好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企業的研發設計和品牌建設等離不開金融的支持,商業銀行要轉變經營服務模式,打破重抵押輕還款能力、重第二還款來源輕第一還款來源的信貸投放模式,針對研發型企業和有品牌優勢的企業的經營特點,通過完善企業信息系統、設置專營機構、打造專營團隊、創新風控機制、探索差異化的激勵考核機制等,設計開發適合這類企業的信貸產品,為企業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提供資金支持。人民銀行可利用貨幣信貸政策工具,對銀行為科創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給予定向支持。
在陳靂看來,金融要服務好科技創新企業,首先要解決的是科創企業的融資問題;其次是從政策角度給予科創企業一定的支持;最后科創企業往往具有高成長性的特點,可以引導市場予以科創企業合理范圍內更高的估值,有利于企業定向增發、發行可轉債和股權質押,助力企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