糾纏是量子的重要特性,也是實現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的基礎。但近期卻有商家搞起了“理論創新”,歪曲原理、生搬硬套,把量子理論與傳統商品“糾纏”起來,蹭熱點、造賣點,欺詐消費者以謀取不正當利益。這種“偽創新”危害很大!
量子水、量子襪、量子項鏈、量子眼鏡、量子手機膜……電商網站上所謂“量子商品”林林總總。更讓人大開眼界的是各種理論欺騙新花樣,“量子能量波能深層滋養肌膚”“量子糾纏讓害蟲不能產卵”“量子的波粒二象性能科學解釋陰陽風水”……種種曲解濫用動不動就稱“量子商品”,無下限虛夸所謂“量子商品”性能,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量子科技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量子科技產業快速發展,一些假量子真騙子也借勢跟風,魚龍混雜、泥沙俱下。
有人說,新事物的出現本身就具備兩面性,“產業泡沫”可以擴大量子產業的知名度,不必太在意。這種觀點實則模糊營銷與欺詐的界線,低估造假危害,大錯特錯。濫用量子概念將給市場和產業的長遠發展帶來負面影響:當一個行業虛假橫行,消費者會把“李逵”也當成“李鬼”;假量子產業炒概念、掙快錢,還會擠占市場和資源,逆向淘汰正潛心攻關、艱難爬坡的真量子產業。
新產業發展迅速,監管需要同步跟上。杜絕騙子糾纏量子,相關部門首先要超前謀劃、正本清源,根據量子科技的發展現狀,明確量子商品的冠名標準和宣傳界線,對明顯夸大、虛造、有違科學常識的設置紅線、及時制止。對欺詐行為要嚴肅查處,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機關,依法保護消費者權益。
同時,要加大對量子科技的科普力度,提高公眾辨別力,大家知道什么是真的,假的自然就沒有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