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市場關注的首批險資最新持倉數據隨著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陸續曝光。截至3月25日,已有47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名單中出現險資身影,險資合計持倉市值3034億元。
引人注意的是,47只股票中,險資去年四季度堅定持有被市場稱為“銀行茅”的招商銀行,未進行減倉。與此同時,險資還加倉了“醫美茅”愛美客。
除持有A股核心資產外,險資還加倉了順周期股。總體來看,上述47只股中,險資去年四季度新進、加倉個股數為28只,這28只個股中有16只為順周期股,順周期股占新進、加倉個股的57%。例如,加倉股份數最多的個股為云圖控股(復合肥龍頭股),加倉股份數量位列第二的為云鋁股份(水電鋁龍頭股)。
新進順周期股市值占比較低
從目前已披露數據看,上述47只個股中,險資新進25只個股,加倉3只個股,減持9只個股,剩余10只個股持倉未變。
去年四季度,險資有加倉順周期板塊的趨勢。具體來看,險資加倉了云鋁股份、云圖控股,還新進了氮肥、玻纖、其他橡膠制品、燃氣、石油加工、保險、油田服務等板塊個股,個股包括魯西化工、貴州燃氣、寶豐能源、新華保險、中海油服、廣大特材等。
對于2021年順周期行業的投資機會,平安資管多資產投資團隊負責人邢振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應重點考慮兩個層面:一是行業走向應以疫苗帶來的免疫為拐點,有色金屬、化工等板塊受到國際宏觀經濟繼續修復的影響更大,預計將更加受益;二是從周期類制造業出口替代的角度看,應投資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的公司,而非僅因疫情短暫受益于彌補海外產出缺口的公司。
截至去年四季度末,險資除對新華保險持倉市值超過10億元之外,對新進、加倉的其他順周期板塊個股普遍持倉市值不超過10億元。由此可見,險資持倉風格對沖風險的跡象明顯,大幅加倉石油化工等順周期板塊的力度并不大。
截至3月25日披露的數據顯示,險資持倉市值前五的股票分別為平安銀行、招商銀行、中國聯通、招商蛇口、中國鋁業,合計持倉市值為2938億元,占47只個股總市值的97%。這5只個股中,除中國聯通為新進個股,其他個股均非新進,也未加倉,這說明險資新進的順周期股市值占比較低。
一家壽險公司副總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險資會根據公司基本面、估值等因素對持倉進行微調,但不會大幅度調倉,持倉風格也以高分紅低波動的藍籌白馬股為主。“我們權益投資的總體比重不是很大,一是嚴格按照銀保監會要求進行投資;二是現在基本上以偏穩健投資為主。這樣才能為客戶帶來長期、穩定的投資回報。”
今年權益投資更謹慎
險資如何看待今年的權益市場?從上市險企、部分業內人士的觀點來看,今年險資權益投資更為謹慎,收益預期較低。
邢振表示,今年是一個上市公司估值收縮與盈利回升并存的年份,需要降低對A股投資收益率的預期。
中國平安在近期披露的年報中表示,得益于長期積累的優質資產及靈活穩健的權益投資操作,公司在目前的低利率環境下無需且無計劃提升保險資金投資組合風險偏好。
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談及投資策略時表示,去年股票相對回報比債券好,今年股票投資還是有機會,特別是低估值、高分紅的,因為去年這類股票落后非常多。隨著今年經濟穩步復蘇,低估值高分紅的股票會有修復。同時,也會抓住市場波動機會。
中國太平近期在2020年年報中也表示,集團堅持價值投資理念,發揮保險資金長期優勢,主要投向估值合理、能夠帶來穩定現金流的行業龍頭公司,投資風格總體保持穩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