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一輛微型車就是一個家,全家老少吃住都在車里。他們生活生活在這個城市,又游離于這個城市,他們以車為家,以家庭為單位,游走在全國各地,從事著“屋頂專業防漏”的營生,而他們就是被稱為現代版的“吉普賽人”。
近年來,湖南省祁東縣的街頭就涌現了十多輛掛著“專業補漏”的面包車,他們常年停靠在縣正路街心公園旁邊的停車位上,靠承接“房屋補漏防水”的業務維持生活,平日里衣食住行全部在車上。
4月12日晚上8點40許,祁東縣委書記杜登峰與民政部門負責人前往“專業補漏”人員的聚集地,對車輛內部進行檢查,并與相關人員進行了溝通。通過了解得知,這些從事”專業補漏”的人員他們都是來自安徽阜陽的外出農民工,平時從事“屋頂專業防漏”的工作。
在走訪過程中發現,他們往往以家庭為單位,一家人集中在車廂內這個幾平方米的狹小空間里生活,晚上就睡在車內木板搭建的床鋪上,白天將床鋪掀起來,便是鍋碗瓢盆等生活用品。他們平時或是通過消防栓取水,或在附近的公廁接水,用液化氣罐或者是簡易爐灶在馬路邊的人行道上洗菜做飯。而這些易燃易爆物品與人員集中居住,存在安全隱患。
“小孩子在哪里讀書、需要我們給你們解決什么困難……”、“你們吃住在車上安不安全,車上住了這么多小孩,還放著液化罐,這還是有安全隱患”,杜登峰在與他們的談話中表示,要設法為他們找廉租房,同時給他們在社區設立便民服務的業務牌。
“他們既是來我們這里謀生計,也是為我們當地做貢獻,無論他們是哪里人,在這里,都是我們的父老鄉親……,我們的工作就為民務實,需要做的就是為老百姓解決困難”。杜登峰安排與他同來的民政部門負責人留下聯系方式,做好后續銜接工作,妥善解決他們的民生保障問題,杜絕安全隱患。
群眾無小事,為民辦實事。圍繞“我為群眾辦實事”,以解決困難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為切入點,把一個個“百姓身邊的小工程”匯聚成“大民生工程”,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基層的困難事、群眾的煩心事,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祁東縣將緊密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立即行動,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采取多形式宣傳實踐活動,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學黨史、知黨恩、跟黨走,為”十四五“開局筑牢組織堡壘,為建黨百年獻上先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