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駝鈴聲聲的古代絲綢之路,到如今的“一帶一路”,對于中國來說南亞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近些年,中國與南亞國家的合作已遍及貿易、投資、基礎設施、服務等領域,雙邊經貿合作保持旺盛的發展勢頭。
就在近期,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六國外長舉行合作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視頻會議。會議達成五點重要共識,包括深化抗疫務實合作、共同推動疫后經濟復蘇、維護有利于各國發展的國際和地區環境、保持合作勢頭等。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表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大家守望相助、團結抗疫,共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促進經濟復蘇增長,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王毅表示,繼續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探討疫情常態化背景下人員往來。
在“一帶一路”開展的國際合作框架中,南亞擁有牽連東西、聯動南北、溝通海陸的區位優勢,具有其它地區難以企及的樞紐地位。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有6條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其中涉及南亞地區的有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中尼印經濟走廊。中國對建設與南亞地區的大通道一直持積極態度。中國與南亞大通道的建設,有利于帶動南亞地區所有國家共同發展。
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是中國和巴基斯坦共商共建共享的經濟合作項目。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個重要的區域合作平臺,它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臨海上絲綢之路,將中國中西部、中亞、南亞、中東和印度洋地區聯結在一起。中巴經濟走廊現在已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如今順利進入第二階段建設,將重點推進產業合作,一批重大工程和國際合作項目相繼啟動。目前,30多個早期收獲項目中有18個項目在建或已建成,近兩年將有重大項目陸續竣工,其余15個項目也將相繼啟動。統計顯示,中巴經濟走廊合作啟動后,中國連續6年成為巴基斯坦最大貿易伙伴,連續7年成為巴基斯坦最大投資來源國。中巴經濟走廊累計為巴基斯坦創造7.5萬個就業崗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巴雙方克服一系列巨大困難,共同推動走廊建設,一些關鍵項目“逆勢飄紅”。今年4月30日,由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投資建設的巴基斯坦SK水電站項目順利實現大壩二期截流。SK水電站是中巴經濟走廊第一批優先項目清單中的重點項目,也是迄今中國企業在境外綠地投資的最大水電項目,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提供32億千瓦時的清潔電能,助力巴基斯坦電力能源結構優化,有效緩解能源緊缺。
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位于東亞、南亞和東南亞之間,長約2800公里,是中國西南地區和印度東北諸邦通往印度洋的捷徑。孟中印緬經濟走廊起自1999年的區域經濟合作論壇,2013年以來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推動之下取得重大進展,為國家間相鄰地區的次區域合作溝通海陸,連接南北絲路,不僅惠及四國,而且將促進東亞、南亞、東南亞三大經濟板塊的聯動發展。不過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發展至今,走過了不太平坦的歷程。盡管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的進度落后于預期,但中孟、中緬之間的相關合作沒有受其影響。
中尼印經濟走廊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東西鄰孟中印緬和中巴經濟走廊,呈面向南亞次大陸開放的態勢。如果順利推進,包括西藏在內的內陸腹地有望實現中間突破,兩翼聯動,進而與南亞相關國家共同開創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的新局面。
另外,中國與南亞島國在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中也不斷加大合作力度,陸續取得合作成果。2014年12月,中國與斯里蘭卡簽署了共同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和“馬欣達愿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中國與馬爾代夫也簽署了共建海上絲綢之路諒解備忘錄,同時還建立了中馬經貿聯委會機制。
不斷深化的交流合作將為中國與南亞國家帶來更多經濟機遇,有望通過進一步開放與合作,共同促進地區經濟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