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喜馬拉雅在美國紐交所提交招股書,這家受到國內用戶喜愛的音頻公司,終于要上市了。
在國內音頻行業,喜馬拉雅是當之無愧的行業領跑者。據QuestMobile數據,2020年喜馬拉雅是唯一一個進入QuestMobile披露的 App用戶規模5000萬級以上玩家榜單的音頻平臺。
喜馬拉雅上市成功,或將是音頻行業市值最高的公司,這也是重新審視音頻市場價值的一個重要時刻。
喜馬拉雅的商業價值
喜馬拉雅成立于2012年,迄今已有9年。從成立至今,喜馬拉雅始終深耕音頻市場,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全場景月活躍用戶已達到2.50億。
音頻是一個增速飛快的市場。艾瑞咨詢報告中表示,中國在線音頻市場2018-2023年的復合增長率達到44%,遠高于美國在線音頻市場增速,2023年預計達到698.1億元。
作為行業排頭兵,喜馬拉雅的商業價值在近幾年得到體現。根據招股書,喜馬拉雅2021年一季度營收為人民幣11.6億元,同比增長超65%。2018年到2020年,喜馬拉雅的營收分別為14.8億元,26.8億元和40.5億元,年增速接近翻倍。
喜馬拉雅為代表的 PGC(專業機構產生內容)模式。PGC產品由專業團隊制作,采用“內容付費”作為主要盈利模式,其中會員收入是主要收入,2020年,會員及付費訂閱為喜馬拉雅貢獻了超過17億元收入,占比達到43.3%。
喜馬拉雅也是國內音頻行業會員及付費訂閱的引領者。早在2016年,喜馬拉雅上線了一款由《奇葩說》團隊所創作的付費音頻節目《好好說話》,上線當天該音頻節目銷售額就直逼500萬。總體下來,該檔節目全年銷售額突破4000萬,付費用戶為20萬。2020年喜馬拉雅123狂歡節上,內容消費總額突破10.8億元,首次付費用戶占比超26%,二次元內容消費總額同比增長476%。2021年第一季度,喜馬拉雅移動端付費用戶達到1390萬人,付費率達13.3%。
會員及付費訂閱收入之外,喜馬拉雅還有廣告、直播、教育服務以及其他創新產品和服務等多元化收入。從收入增速看,2020年喜馬拉雅廣告收入增速73.9%,付費訂閱增速41.3%,顯示其用戶基數正在不斷擴大。
喜馬拉雅硬件領域涉及領域包括汽車、智能家居、智能音箱、智能穿戴等硬件終端應用,數據顯示,喜馬拉雅目前已經與阿里、百度、小米、華為等企業達成合作。此外,60多家車企也植入了喜馬拉雅的車載內容。另外智能AI音箱小雅Nano的銷售將自帶1年喜馬拉雅VIP會員。近年以來,喜馬拉雅也加大直播業務力度,推出(“春生計劃”)音頻直播多檔激勵機制來吸引優質直播公會加入。
這些舉措,有助于豐富喜馬拉雅在上游音頻業務的布局,提高商業化能力。
有聲市場正快速崛起
去年經過疫情的催化下,線上娛樂平臺都獲得了高速增長的一年,在線音頻行業的市場規模和在線用戶也呈現增長趨勢。
今年年初,馬斯克帶動Clubhouse大火,讓聲音市場再次受到資本關注。國內音頻平臺荔枝受香櫞做多報告影響,借助音頻賽道+中概股風口,曾實現4日內股價暴漲340%。
與同類公司相比,喜馬拉雅的內容儲備及活躍用戶更加充足。2020年,喜馬拉雅活躍的內容創作者達到520萬人。截至2021年第一季度,平臺音頻內容總時長超過了20億分鐘,可以供一個人不重復收聽超過3900年。
喜馬拉雅背后還有充分的IP資源支持。根據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騰訊、閱文、百度、小米、好未來、索尼音樂為喜馬拉雅的戰略投資者,喜馬拉雅之前也與超過140家出版社及包括閱文集團在內的90多家網文平臺的長期合作。
目前,喜馬拉雅平臺上既有頭部的優質IP等專業PGC內容,同時也包涵了豐富生態、包羅萬象的PUGC及UGC內容;既有泛知識領域的金融、文化、歷史類專輯,又有泛娛樂領域的小說和娛樂類專輯;既有適合少兒的教育內容,又有適合中老年的經典內容;形式上,既有音頻播客,也有音頻直播。截至2021年3月31日,平臺上已經累積了包含100個品類的2.8億條音頻內容。
隨著在線音頻行業用戶規模逐漸擴大,年輕用戶為主要目標群體。據艾媒咨詢《2020-2021年中國在線音頻行業研究報告》,30歲以下用戶占比66.7%,40歲以上用戶占比11.9%,月收入在10000以上的用戶比例達到27.5%。截止2020年底,中國在線音頻用戶數量已達5.7億,預計2022年將升至6.9億。
一位30歲以下年輕用戶就提到,現在每天看屏幕太多,眼睛已經不太好了,需要保護眼睛,以后會花更多時間聽書,而不是看書、看視頻。
年輕人的這種變化也被更多商家看到,幾位針對年輕人的消費品商家都提到,音頻市場的商業價值目前仍被低估,他們認為,與視頻相比,音頻的用戶粘性更高,投放效果更好,以后會加大音頻投放。
耳朵經濟天花板還有很高
目前國內音頻市場已經有了喜馬拉雅、蜻蜓FM、荔枝FM等幾家垂直公司,不過,相對于其他行業,音頻行業仍有很高的天花板,目前仍在增量市場。
根據灼識咨詢的數據,2020年國內在線音頻的互聯網用戶滲透率僅為16%,相較于在線音樂57%、長/短視頻74%的滲透率還很低。此外,相關分析表明,美國在線音頻與在線音樂的MAU用戶比例為1:1.4,基本持平,原因之一在于汽車作為美國人的生活中心之一,催生了車載音頻這一巨大市場。而國內這一比例僅為1:3.5,可見音頻市場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在線音頻的市場滲透率也有待進一步提升。
據灼識咨詢預測,到2025年國內在線音頻滲透率有望達到39%,如果參照微信的12億互聯網用戶,該滲透率則意味著在線音頻市場未來將擁有4.7億用戶,這將使音頻對廣告主的吸引力直線提升。
安信證券研究中心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全球在線音頻市場規模將從2018年的105億元增長至307億美元,復合年均增長率為23.8%。此外,中國作為全球擁有最多在線音頻用戶的國家,2023年我國音頻用戶將從2018的3.77億上升至9.02億,復合年均增長率為15.7%。
國內音頻數量、質量上升。
目前騰訊、字節跳動等巨頭也看到了這個市場的潛力,正在進入。2020年上半年,騰訊音樂宣布持續發力長音頻領域,并且在2021年3月份正式完成對懶人聽書的收購。同時,字節跳動推出名為“番茄暢聽”的APP,正式入局音頻市場。喜馬拉雅此次上市后補充糧草,將有利于在這個增量市場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