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姐,繡品是不是比以前好看多了……”“韋姐,我的速度是不是比以前快了……”韋祖英是貴州從江縣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憑自己勤勞肯干,在政府幫助和農商銀行資金扶持下,成了當地“致富能人”,還帶動眾多婦女一起創業就業。
韋祖英出身貧寒,從小喜歡苗繡,長大后成了村里眾多繡娘中的一員。為了生計,上世紀90年代她南下打工,幾經轉輾進了一家刺繡廠。在她印象中,刺繡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然而刺繡廠機械批量繡出的產品,讓她既好奇又興奮。韋祖英是個有心人,她看到了手工刺繡和機械刺繡的利和弊,也看到了商機,萌生了回家創辦刺繡廠的想法。于是,在工廠,她一邊認真干活,一邊留心繡花機的使用和管理。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年下來,她掌握了工廠的運作模式。
2008年,韋祖英返鄉創業做刺繡,家人很不理解,認為在工廠旱澇保收,回來當繡娘沒前途。盡管家人不理解,但韋祖英仍堅持發展刺繡事業。剛開始,她開了一個小作坊,自己一人既要接訂單干活,又要趕集賣刺繡和收花樣,訂單忙不過來的時候,她將一些繡活分給村里的其他繡娘來做。單靠手工刺繡,產量上不來,規模很難做大。韋祖英想購買繡花機,機繡與手工繡融合發展。有了想法,韋祖英開始到處考察繡花機,但繡花機高昂的價格讓她望而卻步,最終在從江農商銀行的幫助下,貸款5萬元,加上自己多年的積蓄,買了一臺二手大型繡花機。有了繡花機,韋祖英憑著對苗繡的熱愛和精通,融入現代元素,設計不同的花式和樣板,生產出來的繡品很好看。最終,她的刺繡因產品質量過硬、民族文化特色鮮明、樣式圖案時時翻新,大受消費者歡迎。
產品越賣越好,供不應求,韋祖英有了擴大規模的想法。每當缺乏資金,韋祖英就向從江農商銀行尋求幫助,累計在從江農商銀行獲得了100多萬元的貸款,小作坊規模不斷擴大。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韋祖英從大山走出來,生活越來越好,但她仍牽掛大山里的其他繡娘。2014年,她動員村里的32名姐妹和她一起發展刺繡,并成立了從江縣馬安村祖英民族刺繡專業合作社,帶動當地600余名婦女就業。抱團取暖,合作社發展得越來越好。隨著規模不斷擴大,韋祖英需要的資金也越來越多,2018年,從江農商銀行向韋祖英發放了一筆49萬元的“深扶貸”政策貸款。產品暢銷,供不應求。原來的小作坊已經裝不下韋祖英的夢想,她將工廠搬遷至從江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美娥社區,2020年,她還成立了從江祖英刺繡有限公司。
小小一根針,繡出錦繡致富路;長長一根線,織就五彩斑斕夢。韋祖英將工廠搬遷至易地扶貧搬遷點,既帶領大山的群眾傳承刺繡技藝,還將刺繡文化技藝變成搬遷群眾的文化生活和生存技能。如今,她的工廠占地6000多平方米,有電腦繡花機26臺,縫紉機120臺,員工240人。工廠里的繡花機叮叮咚咚響不停,一幅幅精美的刺繡緩緩生成,那是致富的圖案也是勤勞的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