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與正義。”今年以來,四川綿陽涪城區法院創新工作思維,緊盯立案、審判、執行“三環節”,全程提供“一站式”服務,切實提升審判質效,促進司法“溫度”大提升。
“大叔,您打開四川微法院小程序,按上面的步驟操作就可以申請網上立案了。”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大廳里,一位工作人員正在電話里向當事人介紹網上立案方式與步驟,指導其足不出戶就能提交申請順利立案。而在大廳現場,工作人員則耐心告知前來申請立案的群眾補齊所需材料和注意事項,免得重復跑路。為滿足群眾多元化的法律訴求,涪城法院還在訴訟服務中心設置了律師調解室、婦女兒童維權站,提供專業性的法律咨詢,及時、有效為群眾解惑釋疑。同期設立的5個鄉鎮訴訟服務站,則就地就近送服務到群眾身邊,滿足了群眾法律需求。據悉,今年以來,涪城法院通過網上、庭上審查立案1878件。
“這次庭審對我來說很重要,還好趕上了開庭時間。”7月初,一位坐著輪椅來涪城法院參加庭審的當事人,被停運的電梯“攔住”了。原來,自疫情防控以來,電梯早已暫停使用,從訴訟服務大廳到審判庭需要走上一小段樓梯,但當事人腿腳不便無法行走。工作人員本著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的原則,請示院領導,特別為其開啟電梯,由一名親屬與法院工作人員呵護到庭,切實保障其參加庭審權利。2021年初,涪城法院推行出臺了五項訴訟服務便民措施,對行動不便或書寫、閱讀、使用各類智能設備有困難的群眾開辟綠色通道,讓服務更貼心、暖心。
“真的是太感謝你們了,沒想到這么快就拿到錢,你們還專程跑一趟。”從執行法官手中接過執行案款,三臺縣某敬老院的萬大爺激動之情難以言表。
原來,此前萬大爺在一起經濟糾紛案中勝訴,但被告未履行判決,今年5月,萬大爺遂向涪城法院申請執行。在執行法官的細致工作下,被執行人某公司表示愿意履行法院判決。但此時執行法官、被執行人均無法聯系到萬大爺。執行法官根據萬大爺留下的簡單信息多方打聽,終于了解到其在80公里以外三臺縣某敬老院生活,遂第一時間將執行案款送到他手里。
訴訟作為最后的司法救濟手段,當事人在訴前就可能經歷了較為漫長的“情緒發酵”,勝訴案件到申請執行階段,申請人一般容易有怨氣。為切實維護法律權威和群眾的切身利益,涪城法院堅持巧做調解工作、慎用強制措施。根據當事人具體情況,針對性、差異化地采取措施,始終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融合執行溫度和力度,彰顯法律權威、體現人文關懷,獲得群眾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