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蘑菇種植的大好時節,在興縣東會鄉漁灣村的香菇產業合作社大棚里,回引大學生劉福利正忙著指導村民們種植香菇。
漁灣村村民劉建明激動地說:“我在這里打工一天掙100多元,20來天賺了近3000元,給我增加了不小的收入,讓我們這些60多歲的人不出家門就有了工作,有了收入。”村民王岐生說:“大學生一有技術,二有文化,手把手教我們種植技術,對我們幫助特別大。”漁灣村村民們依托今年啟動的香菇產業,一開春就實現了就地打工就地增收。
為了做好產業支撐人才保障,當地還引進市場化經營機制,積極鼓勵回引大學生承包經營特色產業,讓學有專長的大學生有用武之地、有經濟效益,實現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劉福利告訴記者,今年他們共承包了38個大棚,現在已經播種完畢,預計45天以后就可以出菇上市,今年準備把種植技術教給村民,帶領大家共同致富。通過市場化運作,讓大學生承包經營特色產業看到了可觀前景,同時讓香菇種植有了人才保證,走上了健康發展之路,讓脫貧戶實現了持續穩定增收。
漁灣村黨支部書記王小靚介紹:“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幫助群眾持續增收,今年利用回引大學生發展食用菌產業,目前已完成了38個大棚春種工作,吸引當地50余人前來就業,預計年終增收100萬元。下一步,我們會用好鄉村振興大好政策積極發展其它產業,把漁灣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今年以來,東會鄉精心謀劃、主動作為,全力支持鼓勵特色產業健康發展,從人才資金上為產業發展謀求支撐保證,全鄉養殖種植產業不斷擴展壯大,農業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