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滬深A股三大指數全線低開,隨后指數先后翻紅,鋼鐵、軍工板塊集體走強,鴻蒙概念延續強勢。盤中指數沖高回落。午后指數震蕩盤整,紡織制造、新冠檢測、第三代半導體異動拉升。截至收盤,滬指報3529.18點,漲0.12%;深成指報14641.29點,漲0.40%;創指報3270.58點,漲0.97%。兩市個股中,2706只上漲,103只漲停,1431只下跌,5只跌停。盤面上,鴻蒙概念、國防軍工、醫療器械服務等板塊漲幅居前,煤炭概念、豬肉、水泥等板塊跌幅居前。
“上半年都快過去了,攢在手里的股票一直沒敢動,不知道該咋辦?有一只醫藥股從3月開始就是跌跌漲漲,也在考慮要不要補倉。”好多新股民面對當前的行情,很矛盾,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大同證券投資顧問趙峰表示,2021年初至今,A股市場經歷了跌宕起伏,總體震蕩上行。結構性分化和個股的輪轉,為投資增加了曲折,也帶來了新的機會。在周期、金融、消費與成長中,資金重點選擇性沖擊了周期板塊與成長板塊,金融與消費只能結構性運行一些局部熱點,市場的分化有增無減。
老股民劉壯給記者分析:一季度隨著國內貨幣政策回歸常態化,即M2= GDP增速+CPI增速。今年GDP增速僅僅定在了6%以上,遠低于此前市場預期的8%-9%,意味著全年M2的增速回歸9%的中樞,相對應的信貸與社會融資總額增速可能要下降1-2個百分點,這是當下股市比去年偏弱的一個重要的背景。另外,上半年A股的行情即將進入尾聲,今年主流板塊中保險、券商、農業跌幅最大,半導體、新能源汽車等漲幅最好,市場分化背后,客觀事實是今年流動性不再如去年充裕,市場的這種內卷和分化現象應在下半年有增無減。浦發銀行太原南內環支行郭鵬武表示,回顧前五個月,A股呈現出了明顯的結構運行特點,創業板走勢最強勢,滬深300與上證50指數雖收出正收益曲線,但整體表現差強人意。對投資者來說,秉承基本面選股,技術面選股時,投資與投機相結合的理念尋求穩健獲利模式。
趙峰和郭鵬武一致認為,整體市場的機會并不稀缺。根據過去30年A股的走勢經驗來看,劉壯等不少投資者認為本輪牛市進入尾聲。在國家重視、機構配置、居民配置、海外配置的“四重奏”下的權益時代,疊加開放紅利、大創新、全球流動性催化,牛市其實仍在途中,這也是A股打破魔咒走出長牛的長期邏輯。不過,隨著國內人口紅利拐點來臨,進入城鎮化后期,未來行情的驅動力主要在于生產要素提升下的制造業紅利,這注定了行情的結構化色彩和指數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