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轉的金屬水滴,在輕柔的音樂中緩緩起舞,次第翻轉,投射出瞬息萬變的光影……作為深圳萬象城永久收藏的首件當代藝術作品,這件名為“風鈴”(水滴)的作品,讓正在升級改造中的深圳萬象城吸引了不少來往市民的目光。購物中心、創意園區等商業場所正在成為新的當代藝術發生地,并且在城市藝術版圖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藝術與商業的結合成為一種新的趨勢。
購物中心青睞藝術營銷
站在深圳萬象城入口處,從不同角度觀賞懸掛在穹頂上的“風鈴”(水滴),它猶如一顆懸浮在空中、閃爍著光芒的水滴,與擁抱這座城市的海洋遙相呼應。有心的市民還可以通過掃碼地面的二維碼,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
在商業空間欣賞當代藝術,近年來正在成為一股熱潮,從“大黃鴨之父”霍夫曼為萬象天地設計的那只憨態可掬的大象“Bubblecoat Elephant”,到雕塑家隋建國為卓越中心創作的金色大型雕塑《預言者》,當代藝術作品正在成為時尚商業空間的代言人,而在商業空間里舉行的各種藝術展覽、藝術與品牌聯名活動,也使得商業空間與當代藝術的互動漸趨頻密。
據了解,此次落地深圳萬象城的作品“風鈴”(水滴),由德國知名當代藝術家安塞姆·雷爾為深圳萬象城量身打造,這也是藝術家在中國首件大型公共藝術收藏。引入這件作品,是深圳萬象城近期空間改造的重要內容之一,深圳萬象城推廣部負責人孫海翔告訴記者,除了落地商場的永久藝術收藏,改造后的深圳萬象城還會持續利用場內空間舉辦藝術展覽、分享交流等活動,在商場日常的營銷活動中也將植入更多藝術元素。5月底推出的“千奇萬象”文化藝術季正是商場推出的系列活動之一,孫海翔說,“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系列的嘗試,讓深圳萬象城超越其作為商場的存在,使其成為城市和時代的同行者、記錄者。”
從銷售中心到體驗中心
在深圳萬象城為羅湖的商業區刷上藝術底色之時,城市的另一端,南山深圳灣1號·灣匯開放的商業空間里,也正在上演一場當代藝術的消夏大展。這場在端午節期間推出的展覽匯集了十余位中國當代藝術家風格迥異又各具魅力的雕塑、繪畫作品,從室內到室外,帶領商業空間里的觀眾開啟一場曼妙的藝術之旅。
事實上,商業空間與當代藝術的聯姻早有成功案例。遍地開花的K11和獨樹一幟的僑福芳草地在業界都大名鼎鼎。他們的成功,也開啟了商業空間里的當代藝術風潮。據了解,上海K11在2014年就借助莫奈展,收獲高達3960萬元的衍生品銷售,更借助活動拉升20%的日常營業額并推動商業租金提升70%。去年下半年,K11于內地4座城市的銷售額按年升35%,在武漢K11 Art Mall II館及AVENUE 11開幕推動下,內地K11在2020年12月前3周銷售額增長50%。
當代藝術為什么越來越受到購物中心的青睞?孫海翔認為,一方面商場本身有裝飾性的需求,相比之前由設計師制作的美陳,藝術品具有更好的靈活性和話題性。而更重要的原因則在于網購時代商場角色的轉變。在線上購物越來越發達的今天,以商品銷售為主的商業邏輯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孫海翔表示,今天的商場,正在逐步從商品購買交易的場所,變成一個體驗中心,更像一個公共空間。而從多樣性和公共性考慮,藝術顯然是這個公共空間里最具代表性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完成藝術項目,商場可以豐富用戶體驗,吸引關注、服務社區,打造更有創造性的城市氛圍。而在這個過程中,商場也借此完成了品牌文化的表達,成為城市、街區文化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在采訪中,孫海翔特別提到,無論是在深圳萬象城自己的社交平臺上,還是在小紅書等公共平臺,他們都發現,相比于同期發布的品牌、促銷內容,藝術活動的關注度更高,無論是點擊量還是點贊數,都遠超其他內容,可以看到公眾對藝術的興趣濃厚。
創意產業助推藝術進場
公眾對于當代藝術的興趣和包容度越來越強,對于這一點,此次深圳萬象城收藏的藝術顧問、深圳藝灣文化總經理欒倩深有感觸。她說,2000年初,因為在社區里引入當代藝術作品,華僑城曾經收到一些居民投訴,覺得個別藝術品看不懂,不好看。而時至今日,常年舉辦當代藝術活動的OCAT深圳館已成為整個華僑城創意文化園的旗艦店,引領了創意園的藝術氣質。“當年我們在何香凝美術館舉辦人文之聲講座的時候,曾經經歷過觀眾寥寥無幾的場面。而深圳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文化藝術的追求越來越迫切,看展覽經常要排隊,熱門講座甚至要開分會場,美術館已經成為藝術生活的聚集地。”欒倩認為,產業的發展使得人口結構發生很大的變化,助推當代藝術進入商業地產。“OCAT和華僑城創意文化園多年來在舉辦展覽的同時,非常重視公共教育活動,推出了很多工作坊,強調了公眾交流及參與。在這些活動中,深圳的觀眾也表現出了越來越高的接受度和專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