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量增價減”
從5月銷售情況來看,各上市生豬養殖企業銷量均比去年同期有所提升,但銷售均價均出現下滑。
以新希望為例,2021年5月,公司銷售生豬 69.33 萬頭,環比變動-17.26%,同比變動40.60%;收入為13.96億元,環比變動-26.56%,同比變動-12.75%;商品豬銷售均價18.46元/公斤,環比變動-14.38%,同比變動-35.30%。
“豬茅”牧原股份日前也公布了5月銷售簡報:公司銷售生豬309.7萬頭,同比增長114.03%,銷售收入67.80億元。其中向全資子公司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合計銷售生豬19.6萬頭。2021年5月份,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17.65元/公斤,比2021年4月份下降16.39%。
對于“量增價減”情況,多家企業均表示,生豬銷售量、銷售收入同比大幅度上升是因為產能增加;銷售收入同比下降,主要是受國內生豬市場行情變化影響,銷售均價同比下降所致。
期貨方面,生豬期貨主力2109合約連續6周下跌,一度觸及19830元/噸關口,創上市以來新低。6月7日,大商所發布公告稱,生豬指定交割倉庫增至15家。此次調整后,生豬期貨標準倉單最大量可達2.7萬噸,較調整前增加20.43%。
市場人士認為,增加生豬交割倉庫,將更多養殖企業納入生豬期貨交割倉庫體系,更大的可供交割量也有利于保障生豬期貨交易、交割的平穩運行。
股價大幅下跌
隨著豬價持續下滑,生豬養殖利潤大幅縮水,上市生豬養殖企業業績一季報出現分化。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除牧原股份和唐人神在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凈利雙增長外,其余多家企業僅實現營收同比正增長,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形成“增收不增利”的尷尬局面。
新希望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收292.38億元,同比增長42.15%,歸母凈利潤為1.37億元,同比下滑91.59%。同樣出現“增收不增利”的還有正邦科技、天邦股份、金新農、溫氏股份。
二級市場上,今年以來截止6月8日收盤,新希望股價跌幅超過30%,天邦股份、金新農、正邦科技、溫氏股份跌幅均超過20%,唐人神跌幅為13.45%。牧原股份股價盡管較年初上漲了20.10%,但春節以來其股價已下跌超26%。
二季度末或反彈
市場分析人士認為,生豬供應最緊張時期已過去,豬價正處在趨勢性下行通道中,豬周期后期,控制成本是生豬養殖企業的首要大事。
生豬銷售方面,牧原股份表示,雖然近年非洲豬瘟對行業產能帶來了較大影響,但目前全國生豬產能已逐步恢復,預計2021年四季度可以時點或階段性實現14元/公斤的成本目標。牧原股份認為,生豬產能恢復帶來生豬價格回落,雖然未來價格可能有季節性反彈,但生豬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預計生豬行業在2022年或2023年將到達底部。公司需要完善人才管理和資金儲備,做好迎接行業冬天的準備。
這里提到的“行業冬天”,指的是豬周期的后期。豬周期指由供給需求不平衡導致的豬肉價格周期性變化,而一個典型的豬周期包括豬肉供給下降、豬肉價格上升、豬肉供給增加、豬肉價格下降四個階段,時間跨度約為4年。目前豬價正處于開始于2018年5月的第四輪周期中。
不過,有券商研報指出,豬價拐點漸近,可關注下半年豬價景氣機會。天風證券表示,冬季生豬疫情復發帶來的供給缺口,或將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體現,屆時豬價有望反彈,豬價拐點漸近,重點關注上市公司出欄量及成本改善的兌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