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結構性存款,攻守兼備,博取高收益”、“起存金額1萬元,預期年化收益率4.18%”……某城商行近日推出的結構性存款宣傳頗為醒目。隨著結構性存款產品陸續上新,部分產品由于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較高,獲得投資者關注。
那么,結構性存款收益率整體是否有所反彈?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近半年結構性存款收益走勢相對平穩。截至5月,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55%,環比下跌5BP。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監管繼續加強存款管理,遏制不合規的高息攬儲行為,銀行存款利率定價也會更加規范。在此情況下,結構性存款收益繼續上升空間不大。
平均最高收益3.55%
結構性存款是指商業銀行吸收的嵌入金融衍生產品的存款,通過與利率、匯率、指數等的波動掛鉤,或者與某實體的信用情況掛鉤,使存款人在承擔一定風險基礎上獲得相應的收益。
在嚴監管下,結構性存款“高息攬儲”已成過去時。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5月,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55%,環比下跌5BP。整體來看,近半年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走勢相對平穩。
其中,國有銀行結構性存款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43%,環比下跌10BP;股份制銀行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76%,環比上漲5BP;城商行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3.67%,環比下跌18BP。
從目前在售結構性存款來看,3.5%左右的平均收益率并非“天花板”。5月以來,結構性存款產品陸續上新,其中,掛鉤股票指數的結構性存款產品也受到熱推??傮w來看,這些產品為保本浮動收益,預期最低年化收益率大多低于1%,預期最高收益率在5%-9%之間。
盡管部分產品預期最高收益率較為誘人,但需要留意的是,在“真結構”之下,結構性存款最終收益率很有可能不是最高收益率。以5月為例,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的數據顯示,2021年5月到期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中,有950只同時披露了預期最高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有851只達到了預期最高收益率,占比89.58%。而在此前的4月,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結構性存款占比為78.16%。
到期收益尚不確定
那么,各類銀行結構性存款預期最高收益“達標”情況是否有所不同?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指出,國有銀行結構性存款預期最高收益率較為穩定,且整體偏低;股份制銀行結構性存款預期最高收益率差別較大,走勢波動也較大,從掛鉤標的來看,掛鉤指數的結構性存款預期最高收益率較高,但到期收益率的不確定性也更大。
“2018年底以來,結構性存款平均到期收益率持續走低,不過近半年來逐漸止跌企穩。”劉銀平認為,結構性存款繼續上升空間不大。
在劉銀平看來,監管對存款市場的管理逐漸加強,結構性存款規模大幅壓降,靠檔計息定存產品全部下架,互聯網存款明令禁止,主要目的都是控制銀行負債成本,防止存款利率過高。
不過,對于結構性存款而言,分析人士普遍認為,2021年規模大幅增減的概率不大。“一方面,今年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將全部清零,為防止客戶流失,銀行對結構性存款的發行需求仍然較大;另一方面,雖然今年監管對銀行結構性存款沒有明確給出壓降指標,但會持續關注,結構性存款規模不會再像前幾年那樣大幅上升。多家銀行也在年報中提及,未來要繼續控制高成本存款規模。”劉銀平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