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周五召開的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表示,精選層運行即將滿一年,按照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轉板上市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轉板上市制度即將進入落地實施階段。目前,各項配套制度已陸續發布。符合條件的精選層企業將在履行內部決策程序、中介機構核查后,有序啟動轉板上市準備工作。個人以為,轉板上市制度的真正落地,將造就多贏格局。
2020年6月3日,證監會發布了《指導意見》?!吨笇б庖姟穼τ谛氯骞巨D板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比如精選層企業連續掛牌滿一年、符合板塊定位且滿足其上市條件的掛牌公司,才可以申請轉板到科創板或創業板上市。此后,滬深交易所又分別發布了《轉板上市辦法》。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建立,為新三板精選層公司轉板創造了條件。
根據《指導意見》,新三板設立基礎層、創新層與精選層。精選層設立后,所取得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比如自去年7月27日開市以來,精選層掛牌公司已達57家,累計融資139.38億元,融資功能得到發揮;57家公司平均發行市盈率為26.62倍,市場定價功能日益強化;市場交易方面,價格走勢較為平穩,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情形。此外,精選層公司中小型企業占比79%,超過7成的企業屬于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精選層在支持中小型企業,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新三板實行分層監管,并建立企業轉板制度,某種意義上也是市場倒逼下的結果。滬深主板、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以及券商主導的柜臺市場共同構成了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作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三板曾經也有過輝煌。比如在2013年新三板正式運營之后,掛牌公司數量曾經出現爆炸式增長,短短幾年時間就突破了萬家。但近年來,受市場規模、結構、需求多元以及重視程度不夠等因素影響,新三板出現了諸如融資額下降、交易不活躍、申請掛牌公司減少、主動摘牌公司增加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的產生,嚴重制約了新三板市場的發展,客觀上也導致新三板有被邊緣化的風險。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新三板市場改革提上了議事日程,其中的焦點則在于轉板制度的建立。
事實上,新三板并非沒有企業“轉板”到滬深股市掛牌。不過,其所謂的“轉板”,需要重新走IPO程序,需要證監會發審委的審核通過,像久其軟件即是如此。當然,也有新三板掛牌企業走IPO程序被否的案例。而《指導意見》中建立的轉板制度,則是真正意義上轉板,即符合條件的企業從新三板直接轉至科創板或創業板掛牌。轉板制度的正式落地,將對資本市場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轉板上市在境外市場早已盛行。比如美國的OTC(場外交易市場)市場即是如此,每年從OTC市場轉入主板的企業不在少數,或轉入納斯達克上市,或轉入紐交所掛牌,企業從OTC轉入納斯達克或紐交所,顯然并非只是變換了掛牌地點這么簡單。此前一家企業要想在滬深股市掛牌,要么走IPO通道,要么通過重組上市,而轉板上市則為企業上市提供了第三條通道,客觀上讓企業有了更多的選擇。
對于新三板市場而言,因為有了精選層,建立了轉板上市制度,其多層次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的地位更加鞏固,新三板市場將能更好地發揮出其融資、資本定價、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功能,這無形中有利于激發新三板市場的活力,大幅提高新三板市場對于企業的吸引力,并引領新三板的發展步入良性循環中。
由于新三板企業可直接轉板到科創板與創業板掛牌,這對于這兩大板塊的意義同樣非同尋常。一家企業實現轉板,需要歷經基礎層、創新層,以及精選層的過程,對于企業而言,無異于一場洗禮,也無異于需要經過層層考核,以及多年的市場檢驗。毫無疑問,這將有利于規避企業財務造假、包裝粉飾現象的發生,也有利于提高兩大板塊上市公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