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記者文俊、通訊員余翔、丘劍山)10月9日,湖北省科技廳舉辦2021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網絡評審專家現場抽取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王焰新教授,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分黨組書記李海波研究員等專家學者,長江水利委員會、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湖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省農科院等提名單位和完成單位代表參加。現場共隨機雙向盲評抽取參與外專家587名。
加快推進科技強省建設的湖北,需要有不斷涌現出高質量科技成果和高層次科技人才為支撐。通過對優秀科技成果予以獎勵,以此肯定科技人員的勞動創造,激發科技人員的創新活力,是湖北開展科技獎勵工作的重要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將“楚才在鄂”的資源優勢變為“楚才興鄂”的發展優勢的一個重要舉措,對增強“錢變紙”和“紙變錢”的能力具有重要促進作用。近年來,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湖北不斷探索優化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完善科技獎勵評審制度,力求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基礎上,使評獎組織工作更加科學合理。
據悉,本年度的省科技獎提名工作正式啟動后,省科技廳共收到各提名單位、專家提名的項目830項。7月中旬,共有811項形式審查合格,其中自然科學獎149項,技術發明獎75項,科學技術進步獎498項,科學技術成果推廣獎32項,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57項。
今年,湖北省的網絡評審工作遵循隨機雙向盲評、注重優中選優、全程接受監督三大原則。其中,專家遴選采用計算機隨機盲選方式進行,所有參評專家全部為外省專家,均以編號代替身份信息。在此基礎上,今年還在專家收到的項目申報材料中,隱去了申報單位、提名單位、完成人等信息。今年參評成果數量多質量高,合計獲獎入圍比例將控制在60%左右,并要求網評專家在根據評審指標對每個項目打分的同時,對該組項目中一、二、三等獎項目投票,并提供相應理由,以此優中選優、提高質量。網絡評審時將關閉實名專家庫,任何人不得在此期間查看專家身份信息,直至評審完全結束。專家庫的狀態將與紀檢人員的手機聯動,一旦發現任何人打開專家庫,紀檢人員將會收到警示短信。
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章新平介紹,目前,湖北科技獎勵工作已經建立了“三評審三公示一核查”的工作流程,“三評審”即網絡評審、會議評審和獎勵委員會評審,“三公示”即受理公示、網絡評審結果公示、會議評審結果公示,“一核查”即效益核查,從科技獎勵申報、提名、評審、效益核查到公示等各環節,全部實施無紙化操作和管理,并實現評審全過程“可查詢、可追蹤、可溯源”,構建了較完善的獎勵評審規程。章新平代表省科技廳承諾,一定會以嚴明的紀律、務實的作風,確保科技獎勵工作順利推進、取得實效,不辜負科技人員的辛勤創造、不辜負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讓科技獎勵在促進科技創新中發揮更大的正向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