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載機“擺渡”行人
掃碼看視頻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詹钘 山西運城報道
連日來,山西多地普降暴雨,該省汾河、沁河、濁漳河等多條河流發生漲水過程及險情,局部地區遭受嚴重雨澇災害。10月9日12時,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針對陜西、山西兩省近期嚴重洪澇災害,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實地查看災情,指導和協助地方做好受災群眾轉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等工作。
昨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受災較為嚴重的山西運城新絳縣。在縣城南部,有裝載機司機每天在深水區往返,免費擺渡進進出出的鄉親。在防汛大堤上,有志愿者為守堤人員送來熱乎乎的午餐。更多的救援人員趕來新絳增援。汾河洪峰過境后,共有8支專業救援隊200余人在新絳縣設立7個排水點,不間斷抽排積水,幫助當地搶險排澇,讓居民早日回歸家園。
深水里,裝載機化身“擺渡者”
“設備基本全淹了,最深的地方有1.8米。”在新絳縣南部,新絳縣機械廠旁的涵洞外,有村民告訴記者,涵洞另一邊的機械廠及小區都被淹了。大家往涵洞外看去,一輛裝載機從里面開了出來,上面還坐了幾個人。
裝載機司機陳師傅今年45歲,是新絳當地人。這臺裝載機是他買的一臺“二手貨”,平日里靠這個在工地上賺錢,“過日子夠了。”
轉移村民那一天,周邊所有的裝載機都出動了。“當時大家都是為了救人,全都自發開動了。”陳師傅說,直到9日當天,還有多臺裝載機免費將村民送往沒有淹水的地段,再轉車到其它地方。
一臺車能“掛”十幾個到二十個人。每天從早上8點,一直到下午5點,陳師傅一直沒停。“看到路人招手,都是鄉里鄉親,你也不可能不停下來帶一腳吧。”他說。
昨日下午,極目新聞記者站上裝載機,來到被洪水淹沒的新絳縣南邊老城區。所到之處,都已被水淹沒,不少卷簾門也被洪水沖壞,有的房屋大門更是隨著水浪擺動。
10月8日,因為裝載機使用頻繁,車胎直接爆了。昨日下午,裝載機那粗壯的輪胎再次被扎入鋼筋,直接裂開,變速箱也因為使用過度而漏油了。陳師傅不得不停下來,找人修理。
昨日下午3時,來自西曲村的張林背著背包從裝載機的前斗上跳了下來,跟他一起的還有十余人。“今天多虧了陳師傅,不然沒法去上班了。”隨后,張林鉆進了一輛面包車,往城內駛去。
寒潮下,熱心市民送來熱菜
昨日,寒潮襲擊山西,新絳縣的氣溫降至10℃以下。
中午12點多,在防汛大堤上,守堤人員迎來了一頓豐盛熱乎的午餐。
“來,天氣涼了,趕緊趁熱吃,先一人添一碗,吃不夠還有。”
吉玉亭蹲在皮卡車的車斗上,一邊招呼其他人拿碗筷,一邊讓身邊的人盛好后趕緊蓋上碗蓋,防止熱乎乎的肉湯涼了。
當天中午,大鍋里裝的是豬大腸燉豆腐,一股肉香饞到了所有人。
跟吉玉亭一起來送飯的,都是運城“坦克俱樂部”的成員——一群因為越野玩到一起的人。
前段時間,吉玉亭和其他七人一同開車到西藏玩了16天。回到運城后,八人一起,成立了一個組織,名為“坦克俱樂部”。團隊還共同出資,籌集了幾萬元活動資金。
運城洪災發生后,俱樂部成員就想著一起干點什么。幾人集思廣益,發現團隊中正好有一個人的餐館可以利用起來。因為疫情過后,這個餐館一直沒開張,但是高壓鍋、灶具都還在,做飯沒問題。于是,八人一拍即合,“給抗洪搶險的人送飯!”
說到做到,幾人開始用團隊活動資金購買食材。10月5日起,開始給奮戰在抗洪一線的工作人員送餐。
“忙得過來就做中晚餐兩頓,忙不過來就一頓。”吉玉亭告訴極目新聞記者,9日下午,他們團隊又殺了三頭豬,“明天給大家吃紅燒肉!”
洪峰過,每小時排澇1萬立方米
新絳縣汾河大壩,200余人堅守,持續不間斷排水。
6日以來,汾河洪水造成新絳縣老城區積水嚴重。8日,洪峰已過境,汾河水勢回落。搶險排澇、讓居民早日回歸家園,成為主要工作。
“8日下午,多支隊伍緊急馳援,排積水。”新絳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最近兩天,來自山西霍州、晉城、長治、陽泉等地的多個救援團隊已經陸續抵達,查勘現場,安裝設備。
“8日下午4時35分,我們接到省應急廳命令就火速出發了。”霍州煤電應急救援中心救護大隊副隊長邰重陽告訴記者,這次集結了23名指戰員到新絳,并且攜帶了大功率發電機組、沖鋒舟、皮劃艇等專業設備。
早在8日凌晨兩點,華陽集團礦山救護大隊救援人員就已經抵達現場,工作一直沒停。
據新絳縣官方統計,截至記者發稿時,共有8支專業救援隊200余人設立7個排水點,不間斷抽排積水,75臺大排量水泵、大功率發電機等專業設備參與作業,每小時可排水1萬多立方米,每天排水27萬立方米。
昨日下午3時開始,新絳縣又下起了大雨,到了深夜仍未停歇。有當地居民說,新絳已經斷斷續續下了快一個月的雨。根據山西省氣象臺發布的寒潮藍色預警,預計10月9日8時至11日8時,大同、呂梁、臨汾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將要下降8℃以上,并伴有4-5級以上西北風,同時有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