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暖被窩工程”突然成為了網絡熱詞。近日,湖南省湘陰縣政府網站公布了縣民政局就政協委員《關于重視農村大齡青年擇偶難的建議》的回復,“農村大齡未婚男性的婚姻問題正在逐步由個人問題轉化為社會問題”,并明確“鼓勵女青年留在家鄉”。而這一表態立刻以“暖農村大齡男被窩工程”的說法,引發了極大的網絡爭議。(據10月10日人民網)
“暖被窩工程”這樣的說法,會讓網友驚詫,會被眾口痛斥,一點都不意外。都2021年了,“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人盡皆知,深入人心,女性在各行各業活躍奮進的身影,曾無數次讓我們感動和驚嘆,居然還會有如此奇葩的言論——鼓勵女青年留鄉,僅僅是因為男性老了沒人養護,病了沒人服侍!這一說法,完全地將女性“物化”,視為給男人“暖被窩”的“工具人”,何其狹隘,何其鄙俗,何其傲慢!有位網友懟得好:“這么想暖被窩,干嘛不發個熱水袋?”
但是,懟歸懟,也得有理有據,這事光湘陰縣政府被罵,還是有點冤枉。因為,最刺眼、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暖被窩工程”一說,并非出自政府回復的原文,而是一篇網絡評論。也就是說,并不是像很多網友想的那樣,政府就真的像模像樣地,把給農村大齡男“暖被窩”這事,當成一個任務,一個目標來抓,就以此為理由,阻礙農村女青年的個人發展了。
先別慌,這世界,總還沒有荒謬到這種地步。
但是,無論是政府網站發布的回復公文,還是針對爭議做出的解釋,多少還是讓人感覺,該地的民政部門和宣傳部門,在“表態”上還是不夠嚴謹和慎重,不怎么擅長和網絡時代的民眾溝通。
比如說,針對網友認為相關建議和回復不尊重女性獨立人格與自由意志的說法,當地民政局工作人員回應稱,不存在不尊重,因為“只是鼓勵,不一定非得要她們這樣(留在家鄉)。”
這話就說得很缺乏技巧,沒有什么共情力。不管是男青年還是女青年,只要遵紀守法,勤勞奮進,當然有不留在家鄉、外出發展的權利,就算當地想“非要留”,也是沒有這個權限的。政府部門手握人民賦予的權力,在解決“農村大齡青年擇偶難”的公共議題上,沒有平等地去考慮男女之間現實權利的平等,而是依靠“鼓勵女青年留下來”去解決男青年的婚戀需求,這種思維本身,就挺大男子主義,挺功利的,不平等,不合適,不中聽,不靠譜。這樣充滿偏見的“鼓勵”,不僅不會讓女青年想留下來,只會讓她們因為害怕成為“暖被窩”和“生孩子”的工具而加速逃跑。
當然,生育率下降事關國家人口結構和存續發展,從這一意義上來講,婚戀問題不僅是個人問題,也的確是社會問題,政府該不該關注農村大齡青年擇偶難?答案應該是肯定的。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融冰解凍,治標治本,就要搞清楚農村女青年為什么不愿意留在家鄉。是受不了“傳宗接代”、“重男輕女”等糟粕思想的束縛,是缺乏展現自我才華,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還是不愿意在日復一日的繁重家務、家庭瑣事中,在沉重的道德枷鎖,甚至家庭暴力陰影下度日?
政府部門真想做事,就該去找到問題的根源,掃清讓人惡心的封建陋習,探索小地方致富發展的路徑,為男青年、女青年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創造更平等輕松的婚戀氛圍,這樣才可能做到真正的倡導和鼓勵,才能在婚戀、生育這些極其私人化的課題中,體現公共部門的統籌協調功能和積極作用。
男女平等是中國的基本國策,社會發展至今,我們也應越來越真切地去實現男女平等的文化認同,將男女平等落實到社會生活的每個細節,在全社會倡導先進的、平等的、互相尊重的性別文化。而政府部門的表態,對公共政策的解讀和宣傳,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桿,會引發關注,會代表態度,會形成影響。所以,說話前還是要多思考一下,不僅是要尊重女性,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所有人,尊重每個人平等的尊嚴和價值,把人當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