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王榮海
通訊員 馮璐娟
實習生 張李
武漢大禹治水傳說,流傳數千年,家喻戶曉,今年被列為第五批國家級非遺項目。10月10日,“中國·武漢大禹文化學術研討會”在武漢召開。國內多位知名專家齊聚晴川閣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共話大禹治水,同議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國家非遺展覽展示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馬盛德,中央民族大學教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林繼富,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陳建憲、江漢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莊桂成、武漢大禹治水傳說非遺傳承人——程濤平、湖北省楚文化學者、考古專家——王紅星、武漢地方志高級編輯——董玉梅等國內及本地文化、文物民俗專家結合各自研究成果分別從民俗學、歷史學、考古學等方面進行了交流發言。
武漢大禹治水傳說是反映大禹在我國中部長江流域治水的獨特而典型的神話故事,流傳數千年,家喻戶曉。該傳說講述的是堯舜禹部落聯盟時代,長江、漢江流域特別是武漢段水患成災,民不聊生,大禹率眾在武漢疏江導漢,馴服了洪魔,使長江、漢水在這里交匯,流向大海,人民過上了幸福生活的故事。
武漢大禹治水傳說史料記載最早見于《尚書·禹貢》“江漢朝宗于?!?。后經過漢代、宋代、元代以及清代等不同歷史時期的豐富和發展,武漢大禹治水傳說不斷深入老百姓心目之中,鼓舞了人們與水患作斗爭的堅定意志。
此次研討會由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晴川閣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承辦。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于2010年在武漢市晴川閣管理處掛牌成立,是全國首家研究大禹文化的專題博物館。三十余年來,晴川閣大禹文化博物館結合本地特色,圍繞大禹文化的挖掘、傳承與保護做了大量工作,先后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申報的武漢大禹治水傳說亦被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晴川閣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館長劉國斌表示,武漢大禹治水傳說中所蘊含的公而忘私、憂國憂民、艱苦奮斗、尊重自然、因勢利導、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等精神正是中華文化基因的表達。此次文化行業內眾多頂尖專家齊聚武漢大禹文化博物館共話大禹治水,同議中華文化,尚屬首次,必將推動該館乃至武漢地區大禹文化的研究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