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冬莉
通訊員 曾蓁
382階不規則的向上臺階,兩條狹陡的坡道,構成了一段不容易走的山路。這本是20多年前,神農架林區村民走的山路,024縣道通車后便不再使用。一個多月前,湖北省巴東縣遭遇連續暴雨天氣,沿渡河鎮方向唯一一條進山道路遭遇山體滑坡。也是從這一天開始,美團優選的物流司機吳克俊化身“背簍司機”,和同事們一起用古老的人力挑貨方式,通過這條陡峭的山路把商品運送到山中鄉鎮里。
每天上千訂單貨品都由吳克俊和他的同事們人力背運
在山體滑坡至今的一個多月時間里,每天上千訂單的貨品都由吳克俊和他的同事們人力背上山,再通過貨車運送到當地百姓手中,讓大家的生活需求能及時得到滿足。
山體滑坡阻斷進山路,貨車司機“肩挑背打”送貨上山
巴東縣神農溪發源于“華中第一峰”神農架的南坡,由南往北穿行于深山峽谷中,于巫峽匯入長江,全長60多公里。這條024縣道便是沿著神農溪依山傍水而建,為住在山區里的居民和游客提供交通便利,也是唯一一條進山路。
這些年隨著經濟改善,神農溪邊的人們生活越過越好。下谷坪鄉、板橋村、坪矸古鎮等山區的村民們開始通過社區電商選購商品。對于住在深山里的人來說,這種方式不僅實惠,還能買到平日里買不到的東西。
2021年9月29日當地泥石流滑坡處
8月24日,連日暴雨引發的山體滑坡,024縣道中斷了。山里雨水多,但是像這次大面積的山體滑坡比較罕見,政府在塌方點前后一公里處設置了卡點,禁止機動車通行。運貨道路斷了,山里百姓的生活需求沒有斷,這段50米高的山路剛好可以繞過塌方點,吳克俊找到幾個同事一起想辦法,最終決定,用最傳統也是最辛苦的方式,背貨上山,繼續為山里的顧客送貨。
背簍裝滿用戶日常所需的生活必需品
從8月底道路中斷到10月初,每天有上千個訂單,很多都是米面糧油、蔬菜瓜果、奶制品等生活必需品,一天來來回回要背八九趟,一趟少則幾十斤,多則一百四五十斤。
吳克俊專門做了套“背簍“提高上山效率
原本開著車兩分鐘能走完的路,這一個月每天要多花上兩個小時。為了提高上山的效率,專門做了套“背簍”,吳克俊笑稱,以前開車進去不覺得貨多,但現在靠人力背了,“可算是吃到分量了”。
希望在肩上,他說辦法總比困難多
吳克俊今年42歲,是沿渡河鎮的本地人,在加入美團優選前經營水果生意。目前負責巴東縣沿渡河鎮21個團點的物流運輸工作,最近這一個月基本上凌晨3時就要起床工作,早晨7時開始配送,到下午2時把所有團點的貨物送完。
吳克俊每天早晨7時開始配送
考慮到人力背貨的困難,吳克俊所在的站調配了兩位同事幫他一起背貨,一趟下來,大家臉上都掛滿汗珠。繞過塌方點,站點聯系了貨車在山里等待。等所有的貨品都背上山后,還要進行一遍清點,確認無誤后可以裝車送貨了。山上的站長和顧客們早早就在團點等待著吳克俊到來。面對每天等待的用戶,吳克俊認為路程上的艱辛已經不算什么。”雖然這個應急的辦法相對辛苦,但每天山上的用戶能按時收到自己必須的貨物,我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吳克俊說,”用戶滿意就是對我們付出最好的認可。“
住在下谷坪鄉的老唐在街邊開著一家工藝品商店,因為腿腳不便利,基本上每兩天就會通過社區電商購買蔬菜肉類,吳克俊每次在把商品送到團點之后,會單獨把他買的貨物送到他的店門口。上山道路因塌方封閉后,老唐還有些擔心,“鄉里沒有專門的農貿市場,得去鎮上買,我腿腳不方便,我就著急啊,菜運不上來,家里就開不了火?!?/p>
吳克俊把貨物送給腿腳不便的老唐
而得知吳克俊和他的同事們每天翻山繞過塌方點把物資背上山,老唐十分感動。在一個月多的時間里,只要老唐頭一天訂了貨物,第二天下午,他就會坐在店門口,笑著迎接吳克俊的到來。
吳克俊總是帶著“辦法永遠比困難多”的樂觀主義,一天工作下來,他說工作挺累,上山也挺累,但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把東西送交到團點,工作才算完成,才能安心。國慶長假后,塌方路段會逐漸恢復通車,吳克俊和同事們也就能省力一些了。